分卷阅读3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司的高层管理与核心技术人员。

这些人有的是Stellabot的中坚管理者,有的则是未来将长时间驻扎在这片空间的实际使用者。

姜殊并不是行业新人,这种小规模的汇报场面对她而言并无太大压力。只是当她走入会议室,余光扫过傅煜时,才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某些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力。

傅煜坐在最边上的那张椅子上,轮椅略微偏向侧面。他身着深灰色的西装,神色平静,视线正低低地落在面前的资料上。

几日未见,他今日的出现难免显出几分突兀。

姜殊不动声色的凝视着他,傅煜偶然间一次抬头,两人目光相撞,姜殊像是被火燎到,快速偏过头去。

一阵局促的感觉在心中扩散,好在面前投影仪的灯光及时亮起,内容被投在阔大的幕布上。

姜殊站在幕布前,身上穿着一袭黑色套装,微微敞开的衬衫领口露出胸口处那枚珍珠吊坠,衬得她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从容镇定的光晕。

她目光扫向在座众人,声音不高,却清晰而从容:“大家好,我是本次项目的主设计师,姜殊。‘建筑的根本任务,不是表达形式,而是关照人类的存在本身。’这是挪威建筑师斯诺赫塔的一句话,我想拿它作为今天这个项目构思的开头。”

她双手交叠在小腹前,姿态挺拔:“在我看来,办公空间设计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建造一套冰冷高效的生产工具,而是营造一个能真正承载人之为人的多样状态的容器。也就是说,以人为本,并不只是人走得顺、坐得下、用得上,而是人在这里可以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

她按动手中的遥控器,画面随之转换:“这是当下国际空间设计的趋势。比如在北欧、加拿大、东京,越来越多办公项目开始引入‘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与‘情绪友好空间’(Emotion-sensitiveZones)理念。他们不再只追求指标的最优化,而是在空间中保留‘喘息感’、‘延迟感’和‘恢复感’。”

她下巴微扬,唇边泛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的尝试方向。我们将为Stellabot的新总部设计一套兼具智能感应、无障碍通行、区域化光照控制与心理缓冲机制的系统。我们预设了三条内部动线,其中一条为轮椅及行动不便者定制;会议区将采用柔性隔断,以适配不同社交场景;茶歇区设置微闭合式冥想角,便于员工短暂脱离群体;整套方案将在标准化办公节奏之外,为人留下非效率空间。”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坐在前排的几位高层:“这些不是功能上的刚需,但它们代表着我们对未来职场关系、对不同群体参与感的预设尊重。我们相信,只有一个可以包容‘不完美’的空间,才能激发真正持久的创造力。”

之后的整段讲演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展开延伸。讲到最后,姜殊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在座众人,主动发问:“有没有哪位想提问?”

话音刚落,便有人举手。

姜殊回头看去,只见是坐在角落处的一位女士,看样子像是公司的一位管理者。

两人目光短暂交会,那位女士朝她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不失锋芒地开口道:“姜设计师的构想确实具有前瞻性,我个人也很认同‘以人为本’是未来建筑的重要方向。但恕我直言,针对其中部分内容,我仍有一些保留意见。”

她翻开手边的提案文件,手指停在其中一页图纸上:“比如这条为‘行动不便者’特别设立的动线,占用了比正常通道多20%的宽度;再比如你刚才提到的‘非效率空间’和‘情绪缓冲角’,在我们目前的人力规划下,实际使用频率恐怕……难以支撑它的建造成本。”

她抬眼看向姜殊,依旧礼貌,却话锋一转:“我们毕竟是做科技的,不是做慈善。理想主义在纸面上很动人,但落地时,我们更关心效益最大化。你这些‘人本设计’的理念,是否有些过于强调‘感受’,而牺牲了效率?”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