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这座城里的所有居民,也没等到救援的一兵一卒。

……

燕京城到了最后的时刻。

城中已经没有了存粮,连武器储备也所剩无几。

此刻,完颜承晖立在城头沉思,他心中很清楚,这座城根本守不住了,沦陷只是早晚的事。

汴京的援军迟迟不来,再守下去,只会演变成一场「城大饥,人相食」的人伦惨剧。

这样的坚守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他抬眸远望,城下的蒙古骑兵列阵如麻,旌旗漫卷,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让他不禁想到,那年沧州城破,大兵进城屠杀,自己妻女最后所见到的,是否也是如此惨烈的一番景象。

曾发誓过,要灭鞑靼,给家人复仇,这一生注定无法再实现。

蒙古军每遇抵抗,必定血洗屠城。

而像燕京这样长达一年的坚守更是前所未有,待到城破之日,城中的一百万居民将会面临极其凄惨的命运。

完颜承晖眉头紧锁,光是想一想那样的人间炼狱,就觉得痛彻心扉。

他的前半生,是一个两袖清风、为民请命的文官,专门在地方巡抚,搞文治善政。

而到了暮年,白发苍苍,却被迫提剑战争沙场,被命运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想,自己虽然是一定要死的,但城中那么多居民,总得想方设法救下来,不能让他们一起为了这座城陪葬。

罪在王廷,百姓何辜?

可是,要怎样才能救下这些百姓呢?

完颜承晖冥思苦想,最后,还真被他琢磨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日后,他十分信任的下属、后来成为了蒙古宰相的耶律楚材,回忆起这段经历,曾说过,他的方案一共有十个字。

叫做:“忠臣全节死,余众入降麾。”

“忠臣全节死”,顾名思义,就是完颜承晖本人打算一死报国,身殉社稷,绝不降蒙。

“余众入降麾”,执行起来则相当复杂。

这不是一种正式的投降,而是安排好了投降之前的所有过渡流程。

愿意南下去汴京、继续为金国效命的,那就趁着混乱赶快出城,拨一队士兵护送南下。

如,金国这一代的文坛盟主赵秉文,赵昉等一群太学生,一些其他的宗教人士,甚至还有熟练的木工、绣娘等一些纯技术人员。

完颜承晖认为这些都是火种,全部派人护送到了汴京。

至于那些对金国已经失去信心,打算留下降蒙的,他也没有勉强。

他把自己最欣赏的年轻人耶律楚材喊过来,耳提面命了一番,特意叮嘱,当你见到成吉思汗,该表现得如何如何。

金宣宗南渡,耶律楚材的两个兄长都跟着走了,只有他,因为完颜承晖的邀请,留在了危机四伏的燕京。

耶律楚材含泪听着,在天色熹微时,一揖到地,拜别而去。

“哦对”,完颜承晖又把他叫回来,“你好好对待你夫人苏氏啊,要一心一意,忠贞不二,她可不是别人,是苏轼的五世孙女!”

耶律楚材:“……先生,这种时候就不要再提苏轼了吧!”

他一时有些哭笑不得,却将此话记在了心中,终此一生,都没有违背。

城里,还有许多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都和早已投降蒙古的那些官员沾亲带故。

完颜承晖找他们一一谈话,并嘱咐城中的父老官属,时候一到,就开城投降。

有人问:“丞相,我们该等到什么时候?”

他摆摆手,没有作答,只是安静地回到家中。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