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今日的主持人,是刚从牢里放出来的苏轼。

完颜承晖一见到他,不由两眼放光,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欢然叫道:“东坡先生好!”

天呐,是活的偶像!

他刚伸出手,准备和对方握手。

冷不防,旁边斜下里忽有一只手伸出来,握住他的手,热情地晃了晃。

“老丞相好!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被挂在墙上了!”

完颜承晖一怔:“这…….请问你是?”

少年李璮嘿嘿笑道:“我是益都的李璮。”

原来,自从谢安等人覆灭了蒙古,接手了刘必烈的所有势力。

金莲川幕府中,某些甘愿为虎作伥的大贼子,自然倒了大霉。

这里边,唯有金末的状元王鄂,当年在蔡州亡国欲自杀而未死,被张柔抢救掳走。

这些年来,安安分分地从事文章儒学事业,并无一丝一毫的劣迹。

因此不仅没惩罚,反而还升了一级,当上了国家图书馆馆长。

此外的所有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清算。

不过,与此相反,少年李璮及其亲属王文统等人,却被众人热烈欢迎。

李璮未来起兵反蒙,虽是情势所致下的不得不反,却也足见其血性和抗争精神。

总有人事后诸葛,笑他是一个天大的笨伯,用兵迂腐,不知变通。

总觉得,若李璮没有留在益都,坐以待毙。

而是选择长驱直入,突袭燕京,没准能打忽必烈一个措手不及,胜负犹未可知。

然而。

突袭燕京,需要大量战马和精锐骑兵,本就不是李璮这麾下区区五六万人马,能够决定的事。

留在益都,才是唯一的活路。

李璮的设想是,传檄于山东、河北,号召各地汉人世侯、汉将举兵响应。

万万没想到这些汉人世侯,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把他给卖了。

最荒谬的莫过于蒙古右丞相史天泽,这人卖得最快,第一个捉住李璮。

本想来一场义正严辞的审问,谁料李璮张口就是一句:“你有文书约本王起兵,何故背盟?”

史天泽惊悸得面无人色,唯恐他再吐露出什么隐秘,迅速杀人灭口。

甚至叫人过来,砍去李璮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进行了一场无比残忍的虐杀。

李璮本为青州徐氏子,被杨妙真与李全夫妇收养,继承了二人的势力,此后一步步稳扎稳打,直至雄踞山东。

他绝非庸才。

当然知道,自己一支孤军,若无其他世侯援助,则绝无生理,但还是毅然起兵了。

一切的心路,正如他出征前所作的那首《水龙吟》:“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

三分的机心图谋背后,仍有七分的澄清天下、止戈战火之志。

可惜,他高估了各位汉军同僚们的血性,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站出来反抗的。

完颜承晖想到这里,叹了口气,抬手拍了拍李璮的肩,一阵无言。

而就在这时。

众人的话题已经一路跑偏。

只听昭明太子萧统,兴致勃勃地问苏轼:“木头老师,为什么您的父亲要给您和您的弟弟取这种名字,有何特殊的寓意?”

木头老师是什么登西啊,苏轼脸一沉,都怪沈约那天在天幕上瞎起哄!

霍去病则态度公允地说:“其实,木头老师的名字单拎出来,还是挺好听的,当然车轱辘印子老师的名字也不错。”

一旁的车轱辘印子老师.苏辙:“……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