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一番争论。
究其原因,睢州不过一座小城,而秦良弼交战之后,仍拥兵近万,要是这些人全都一股脑涌进城里,且不说如何安置,就是能住得下,这么多的大头兵,也难保不会骚扰百姓。因此熊文寿就极力反对他进城,想让他干脆驻军城外,再乘时引兵退走。
但刘钦另有考虑。秦良弼前番坐事遭贬,对朝廷本就有几分怨气,这一次被他说动前来救援,更又立下大功,要是连城都不让他进,明晃晃做出一副防备之态,岂不让他寒心?他往后还肯再出力么?况且秦良弼高低也是个人物,看他作战时十分英勇,手下各个将官也很得力,能打出这样的大胜,不可能军纪散漫,想来约束士卒对他而言应当也不是难事。
再者说,熊文寿话说得冠冕堂皇,其中却有私心。他无非是担忧秦良弼意向难测,一旦放其入城,可能会侵夺自己兵权,因此才竭力排斥他,才见战事稍定,就想把他远远赶走。这点隐秘心思能骗过旁人,却瞒不住刘钦,因此没听他的,还是把秦良弼放入城内。
结果到底就出事了!
打他的脸倒在其次,可眼下他正欲借重秦良弼压一压熊文寿,让成业这事安稳过去,谁知道秦良弼居然这般不济事。因此虽然明知道这事压不下来,在席间时他却也不声张,免得落了秦良弼的面子,当下强抑怒火,借故把他和几个麾下将领叫了出去。
他去到庭外,让报信的羽林把详细情况当着秦良弼的面一一讲来。秦良弼正在一旁回味着刚才的事,还在那里暗暗咋舌,谁知道忽然间事就犯在自己头上了,忙一回神,见刘钦已是一脸的山雨欲来,只觉头皮紧了一紧,忙道:“殿下先不忙急,到底啥样,咱们亲眼瞧瞧再说。”
刘钦冷笑,“确是不急。”说完当即传令召集羽林,又叫来俞涉,让他点齐本部兵马听自己调度。
俞涉乃是解定方派来救援睢州的那路援军的将领,从前刘钦在凤阳大营,俞涉就曾对他主动示好过,因此他对此人印象颇深。俞涉一军前些天就到了睢州附近,被狄吾派去的一路人马纠缠住,和刘钦一样,也是今日才到,此时此刻也在城里。
刘钦叫上他,又安排下羽林,意思已是不言自明——一会儿一旦秦良弼约束不力,他就要亲自下手弹压了。
秦良弼一个头两个大,当即指天画地,当着他面立下军令状,同他一道赶赴闹事的地方。
他们人还没到,先见到冲天的火光。衙门也被惊动,一丛火兵来来往往,推着水龙,搬动大小水桶,唧水灭火。
刘钦一面让羽林一起帮忙灭火,一面找人问明原委,又叫来几个被从火场里救出的百姓,一一询问,等弄清楚之后,更是气得脸色煞白,面沉似水,连刚才若有若无的冷笑也瞧不见了。
原来秦良弼的军队入城之后,虽然名义上各自在远离市坊百姓聚集处结营驻扎,但其中好几部都是阳奉阴违,在他们宴饮的功夫里,分成一小股一小股地去街道间打起了秋风——或者说是劫掠百姓。
他们仗着有护城之功,又受数日奔波劳苦,刚一安顿下来,就想着向城里这些人讨些赏金,勒索粮食钱帛。
其中更有人放出话来,说要不是他们,这些东西也迟早都是夏人的,他们赶跑了夏人,讨些回报也是理所应当。况且他们好歹不是全都抢走,多少都会留几分面子,要是进城的换成夏人,一分一厘都不会给他们留不说,怕还要要他们的命。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