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不禁微笑。
“玄成劳苦,但需容孤从长计议。”他献十策于李密,却未能见纳其一。
他怏怏,又拜见了李建成:“秦王功高,太子应早为之计。”
那人照例不以为然:“本宫为嫡长,有何惧哉。”
最后他在那个日光朗照的仲夏见到了李世民。
他向王座上的青年顿首:“愿陛下令臣作良臣,而非忠臣。”
青年笑道:“此二者有何分别乎?”
“良臣既有美名,又可使君主显扬,百姓安居乐业。而忠臣舍生取义,君主却怙恶不悛,自身丧国夷家,只余空名。”
庭前月下,君臣对酌,君王饮过他所酿甘醪龙颜大悦,遂挥毫赐他一首诗歌: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题下有注,魏征善治酒,有名曰醽醁,曰翠涛,世所未有。
然而君王与他的明镜之间,又有几个千日,复有多少十年。
“不要离我而去——”
一声凄切的呼唤,那双手攥得他弥紧,仿佛要将他魂魄强行留在尘世,可他还是化作一缕轻烟,挣脱归于上空。
这艘浮沉半生的小舟终究飘荡至天际,湮没于层层叠叠的云雾之中。
但他此刻终于发觉,欲作忠臣良臣,原来皆仰赖于君王。
原来那年的仲夏是如此明亮,近乎令他眩目,让他怀念至今。
而世所未有的,又岂止是他所酿的醽醁翠涛。
乃是一生谏诤数十万言的贤相,与欣然嘉纳那数十万言,又谑道卿甚妩媚的明君。
此去山长水迢,本不必相送。
但他还是将远去的小舟折返,桨动水波,光阴倒溯,他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夜晚。
风声吹拂松涛,天边明明如月,大唐的丞相最后一次理袍振袖,顿首拜别:
“臣魏征,此生不愿为忠臣,只愿作陛下一人的良臣。”
*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
李世民颓唐地倚着胡床,望着发顶二尺之距的铜制鸟笼,其间已然空荡无一物。
纵再无劝谏他休得沉溺玩物的诤臣,再无人阻碍他赏鸟,然而他已不再有兴致。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而今明月清辉,又能与何人同坐。
他从未如此懊悔,为何他偏偏是最年轻的那个。
感情最充沛之人,偏偏要眼睁睁目睹亲朋旧友一一离世,独留他一人高居庙堂,一片落寂。
然而未有多久,他再次失去了至亲。
他失去了他曾寄予厚望的爱子与女儿。
一夕之间,李世民仿佛性情大变,他开始崇信方术,祈求益寿延年,为此不惜折损早已亏殆的身体。
甚至不顾群臣劝谏,执意亲征高句丽,落得开边未已穷兵黩武的讽嘲。
群臣摇首,私底议论时,难免叹曰圣人春秋已逝,终难免犯些糊涂。
长孙无忌道,非为糊涂,这便是他的苦衷。*
李世民是太心急,早年累积的旧疾此刻席卷而来,侵蚀他的寿命。
他急于为稚弱的李九留下一个清平盛世,他生怕雉奴会对异族的朝三暮四束手无策,于是他试图除去所有后顾之忧,尽他所能让李九做好一个守成之君。
皇帝开始将重任一以委之于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