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次销量不仅比上次高,还足足翻了一倍多,是上次销量的两倍不止。

这些人……脑子都瓦特了吧?

有人在心里嘀咕,但也有人觉得这次销量这么高,不会是因为有什么内部消息传出,但自己不知道吧?

只有一个人这么想的时候,形势没什么变化。

但这么想的人多了,慢慢就传出了流言,说沪市为了避免上次中签率过低的情况,这次参与抽签的待上市公司,数量会比上次多,中签率也会大大增加。

流言传开后,那些上次亏了钱,这次没买认购证的人心思活动了起来。

当然也有人觉得几亿的认购证销量,参与抽签的公司得增加到上百家,这中签率才能勉强算得上高吧?

可参与抽签的待上市公司可能增加到上百家吗?

当然不可能。

虽然内地的公司都可以在沪交所上市,但上市不是公司说想就可以的。

首先,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制,所以国营企业想上市,必须先进行股份制改造。

其次,就算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效益不好,或者规模太小,也是很难通过审核的。

深市发展早,符合条件二的私营企业可能会多一些,但在内地,大多是私营企业规模并不大,不具备上市的条件。

而国营企业中符合条件一的又不多,想要上市,需要先进行股份制改造。

像信德电器,光进行股份制改造就忙活了几个月,如果要上市,准备资料再提交审核,一套流程下来又是几个月。

所以国营企业想要上市,准备期少说一年半载。

而上市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筹集到更多资金,但如果上市后股票表现不好,可能反而拖累公司发展。

去年股市红火,也才上市了五十多家公司,今年股市这么不景气,准备上市的公司数量增加到上百家的可能性不大。

再说了,听相关部门的意思,今年总共只发售两批认购证。

如果今年有上百家公司准备上市,八月那一次抽签,参与的公司就不可能只有十二家。

常理来说,就算这次参与抽签的公司数量会多一些,能翻一倍就不错了。十二翻一倍也才二十四家公司,发行股票数量也一样,翻一倍也才四亿多,勉强跟认购证销量打平。

上次发行股票数量比认购证销量高几千万呢,中签率也离百分之一相差甚远,这次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两个数据打平,这中签率还能涨?

因此,虽然传出了流言,但认购证的价格并没有涨起来。

认购证的讨论度倒是很高,不少人又开始怀念去年发行的认购证,而机械厂大院里那些低价卖了认购证的,则对李菊萍以及投机者们开启了新一轮的日常辱骂。

就在这时候,《沪市晚报》的广告板块,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刚看到这则寻人启事的标题时,《沪市晚报》的很多读者心里都冒出了一个“?”,想这不是广告板块吗?怎么改登寻人启事了?

顺着寻人启事标题往下看,他们明白了。

这确实是一则寻人启事,但又不是一则单纯的寻人启事。

这则寻人启事中寻找的人,是一九九二年二月到三月,于沪交所附近自由市场、机械厂家属院门口等地方,向杨、王两兄弟售卖过股票认购证的人。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