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无论什么时候,解决肚子都是头等大事。】
【来到石柱,秦良玉转头就上起了农业课。】
【不过这回,她可不再是一名学生,而是带着老师的身份。】
【刚接手农事,秦良玉没有选择种那些寻常作物,反而另辟蹊径,让所有人都种起了玉米。】
玉米?这是何物?
李清照赶忙扯过一页纸,听音辨字,随手记下这样陌生的作物。
她是大家闺秀不错,却还没到五谷不分的地步。
这词听着耳生,十有八九是样稀罕作物。
【秦良玉的举动令人不解,可懂得都懂,她没解释那么多。】
【结果那一年天公不作美,大旱之下竟然只有玉米大获丰收。】
知识点一个接一个,李清照匆匆备注:
耐旱,可丰收。
【第二年,她又别出心裁,让底下人都种耐涝的作物。】
【事实证明,第二年还真遇上洪水,又是秦良玉大获丰收。】
【秋随风:好家伙,这妥妥的双料人才+跨界专家啊!】
【东椿来:你别说,还真有点儿种田文女主内味儿了!】
【yagudinfans:秦良玉,一个在军事频道和农业频道反复横跳的女人!】
根据天气时令与气候规律进行预判,这并非全无可能。
但主修武功的秦良玉还能将气候推算得如此准确,足以见得训练之余,没有一刻落下过读书。
在这一点上,博览群书的李清照也自愧不如。
后世观众同样免补了啧啧称奇:
【灵山海:鉴定完毕,偷看天气预报被我发现了吧!】
【上清小妖:什么叫“精准扶贫”啊!】
【有了地又有了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股东风不是别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环——人。】
【由秦良玉夫妇训练的白杆兵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在随后的数场战役中都屡建奇功,令人闻风丧胆。】
说着,主播又摸出一张示意图:
【顾名思义,白杆兵就是以白杆长枪为主要作战武器的一支部队。】
说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
夏语冰嘿嘿一笑,进一步解释:
【白色木头作为长杆,顶部是带刃的钩,底部配了铁环。】
【短兵相接时,有这样的武器在手,可以拉可以砍,砍人跟砍菜似的,效率能不高吗?】
【配合起来,当数十个长矛钩环相接,还能翻山爬墙。】
主播介绍得头头是道,李清照默默想了一会儿,还是没能想出那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神奇场面。
好奇宝宝出没:
【酥酒:为什么非得用这样特殊的武器呢?】
【酥酒:是有什么讲究吗?】
这一点,曾经的天策上将、《威凤赋》作者李世民可以给出标准的满分回答:“不是讲究,而是受限。”
他领兵多年,东征西讨,不仅治国理政是个行家,将兵作战更是个中好手。
自主播说起行军打仗的事,李世民的心思便渐渐转移到了光幕之上。
这会儿专业对口,更是如数家珍:“剑南道多山,差落悬殊,复杂多变。”
“这样特殊的地形,便注定那些循规蹈矩的普通兵器派不上用场。”
否则不是助力,反成掣肘了。
他饶有兴致地对着直播间图画中的兵器研究了一番,边看边画:“先记个大概图样,赶明儿叫兵部的人研究研究。”
画着画着,李世民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