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方法自然就是打比方了。】

主播和她不谋而合:

【于是乎,卫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结合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最终得出了如下七种总结。】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横画落笔,就如云气散开,隐于天空。”

上官婉儿指导着公主落笔:“看似无形,实则有形。”

隐约咂摸着划了一横,太平兴冲冲地扭过头,却见婉儿并不满意地摇摇头。

太平也不气馁,赶在她开口之前,笑嘻嘻地向对方求教:“婉儿,你写的一定比我好,不如为我打个样如何?”

不等上官婉儿拒绝,已经起身,将人拉着入座。

眨眼之间,攻守易形。

婉儿哭笑不得:“殿下实在高看我了。”

这倒并非她自谦。

她们年纪不大,写字有形容易,却难在无骨。

手腕悬浮无力,即便勤学苦练,一时间也难以弥补。

上官婉儿屏气凝神,谨慎落了一笔,总觉得不满意。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顾不得继续挑刺,婉儿又道:“写点画的时候,则要写出高山坠石、山崩石裂的动静。”

这倒不难,她从容下笔。

【“撇”如陆断犀象。】

“撇画干脆利落,犹如利剑出鞘,苍劲有力。”

只是相较于前一个寻常可见的“高峰坠石”,切断犀角象牙的场面可就不是寻常人能轻易得见的了。

下笔之后,上官婉儿也有些不满意。

【“折”如百钧弩发。】

“这个我知道!”

太平抢白:“写折的时候,就像牵弩引弓,用上百钧之力,对不对?”

“那这一笔,就交由殿下来写?”

婉儿笑着提议,太平也不推辞谦让,兴冲冲地接在后头补上这一笔。

“我虽拉不动百钧之弓,可到底还是见过将军们引弓的嘛!”

她很是骄傲,爱不释手地欣赏着自己这了不起的成果。

【“竖”如万岁枯藤。】

见状,上官婉儿索性将纸笔转交给公主:“竖这一笔,讲究一个苍劲。”

或许是站着习字又与端坐时所用的力道不同,太平渐渐得心应手,近乎热切地期待起了下一笔。

【“捺”如崩浪雷奔。】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余下这两画和前几画有些相似,都是以力为先,太平写得更加流畅。

单看笔画暂且瞧不出什么,可从描述之中,她却听出了门道:“这与夫子授课时所提过的「筋骨之说」倒是异曲同工了。”

“可不是么。”

上官婉儿知道公主殿下有多聪慧,听她已经举一反三,不由抚掌而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这正是卫夫人书法中的关窍所在了。”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卫铄对于书法之美的观点师承钟繇,对于笔力和筋骨的强调,也在后世书法界得到了广泛运用。】

不光是这两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