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婉儿争分夺秒地动笔,力图描摹下它的全部样式。
一边描画,一边就能发现,这件文物和以往所见的还有所不同:
在展示织车的旁边,还另外支了根杆子,几方颜色各异、花纹不同的乌泥泾布挂在杆子上。似乎是拿来作为辅助展品,一并对外展示的。
【这些,就是由这辆黄道婆改制出的织机所产出的乌泥泾布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上官婉儿的好奇似的,夏语冰不去介绍最重要的织机,反倒率先说起了一旁的布匹。
【这些布匹的功用大同小异,一般多用于衣服布料。还有心灵手巧的,会用这些布做点编织包、小布包之类的。】
可惜这不是个乌泥泾布博物馆,所以并未将上述制品一一陈列出来。
主播不忘贴心指路:【感兴趣的家人们可以自行上网搜索一下,乌泥泾布做出来的小包图案别致、花纹精巧,和传统布包很不一样,也因此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贵人自有数不清的绫罗绸缎可以上身,偏偏物以稀为贵,太平公主既然没见过传说中“乌泥泾布”,难免好奇得厉害。
她不能“上网”,就只好眼巴巴地盯着屏幕,试图通过那几匹布,在脑海中构画出主播口中那编织包、小布包的模样。
上官婉儿琢磨出了些门道,难得还能匀出心思来,看了公主一眼。
正赶上太平这望眼欲穿的眼神,哑然失笑,心头却不动声色地记下这笔。
等直播结束,她寻个空,私下里找小夏姐姐问一问那些布包的样式好了。
【这架三锭木棉脚踏纺车,正是黄道婆的得意之作。】
360度无死角的展示暂告一段落,直播还是要回归正轨的。
夏语冰旧事重提:
【家人们应该还记得,乌泥泾这个小镇的百姓大多以耕作为生,但奈何老天不给饭吃,这片土地实在贫瘠,所以百姓收成不好,生活也就难免拮据困顿。】
她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重复这一段背景知识:
【因此,即便元朝在此地设立了提举司,当地人收集棉花的时候,依旧沿用了手剥棉籽的传统方式。】
“手剥棉籽?”
太平公主忽然想到什么,从对各类小包的渴望之中猛然回神。
“婉儿,如今大唐的百姓又是如何摘棉呢?”
要读的经典太多,要学的道理也不少,即便是将来要治国理政的皇兄们,恐怕也不会费心多问一问这些微末事情。
上官婉儿摇摇头,语气颇为可惜:“殿下难道忘了?”
“如今的大唐,尚未兴种棉花呢。”
即便如夏语冰所言,在部分边疆或偏远地方偶有人栽种,恐怕也跳不出手剥棉籽这样传统又繁琐的方式。
【可黄道婆的织布机却不同。】
织机织机,顾名思义,那便是为了解放双手而存在的机器。
【她首先改进了擀棉籽的方法,她在黎族踏车的基础上发明了“搅车”。】
【通过使用搅车这种工具,只需人们手摇或脚踏,就能快速地将棉籽从棉朵中挤出,和传统手剥的方式相比,提高了脱棉籽的效率。】
【脱籽的速度变快了,黄道婆也没闲着,又对现有的弹棉工艺进一步创新。】
【传统的小型弹弓在她的手下,变成了四尺长的大弹弓,用弹锤敲击绳弦,就能取代手工拨弦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