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里面还有怎么研磨,按什么顺序混合,炉火要烧到什么地步,事事巨细。
“这人在何处?”杨老问道。
潘邓正在看杨老近日的手记,答道:“他平日有事忙,过些天会来,你先试着烧一炉看看。”
杨老答应了,开始按照方子抓矿。
潘邓又叫李安澜找人手,没有匠人,便找些机灵的学徒来。
杨老插话道:“你只去街面上找年纪轻轻吹糖人的就是,他们不像那大相国寺的生意兴旺,净是些一天赚不了几个钱的,不如我们这旱涝保收。”
李安澜笑着应了,待她选学徒,还要找脑子机灵,嘴上牢靠的,这便和小郓哥出去找大牙。
潘邓仔细看杨老的手记,见他这些时日颇有研究精神,每炉琉璃料用的都是控制变量法。
杨老这些天一炉炉的试验,竟叫他找出了之前烧了一辈子琉璃没察觉出的经验来。
“土三渐少,蓝色变浅,换京畿以南土,复又发绿,惊觉发绿盖因铁矿,奇哉,便将此料脱胶,脱灰,研末后又烘干,果然绿色变浅,若再少浑浊,乃是清透淡绿,似金明池水,是好透色。”
“某日砒霜渐多,其中一炉烧出黄色,其色如鸡油,质地温润,若少杂质,实乃上品,再烧不复出,便逐渐加量砒霜,终至炸炉。”
后面画了一个圈,“不可多加砒霜。”
潘邓“……”
怪不得他来时见炉子新换了个门,原来是炸炉了。
不过见杨老如此敬业,他也内心欣慰,说道:“咱们琉璃越清透越好,杨老多费心。”
杨诚厚听了笑道:“给东家办事,不敢不尽心竭力。”
琉璃坊这边学徒也找好了,李安澜给这琉璃坊找了个新掌柜的,姓方,又把杨老升到管事,再有梁邺隔三差五来一次做指导,慢慢便步上了正轨。
潘邓又叫他们按照他画的图纸烧祭器,这可是他之前在赵佶面前应下的,可不能忘了。
*
李安澜近日东京东平两地跑,潘东家要开这汴京第一家“奢侈品店”,她自然也要严格把关,先是找了好画师画幌子——潘东家所说的品牌。已给这店取名叫“风雅颂”,只叫那会画幌子的人弄个图形出来,他们好能在货物上用。
那匠人过几天便画好了,是个翩翩欲飞的“风雅颂”三字,其中颂字右半边画成个琵琶样,潘邓拿在手里一看,发现宋代竟然也有写“艺术字”的人,大为惊奇,见他设计的也算巧妙,便同意了这个方案。
李三娘又把计划在自家店铺里收买的布料都订齐,正好东平纺织坊赵裁缝最近新做了一批成衣,叫她去看。
李安澜进到赵裁缝屋里,只见冯掌柜,魏恬恬,卫芳孙,白老都在,还有那书坊里的缝书匠人。
“李管事,您来了,快来看。”
李安澜凑过去看,只见赵老面前有个大家伙,“这是卫三郎新研制出来的缝纫机。”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