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儿的驻军也不过三千!
此时若想援助必要倾巢而出,而敌军已埋伏许久,如此还有胜算吗?
那斥候见主帅犹豫,急得双眼赤红,说道:“大人,李都监镇守多年,立下过战功,他今日乃是做大人马前卒,前去偷袭,如今被困,还望大人派人救援!”
童贯皱紧了眉头,难道他不知道李都监战功赫赫,乃是他手下得用之人?只是如今局势,如何能冒险?他一甩袖道:“再探再报!”
童贯不理帐内连声的请求,出了帐子,他身边赵虞侯说道:“此时派兵救援,恐怕我军主力也会陷入包围,不如暂且观望,再做打算。”
童贯心中犹豫,他知道赵虞侯的话不无道理,他不希望李都监遇险——毕竟近几年来,他手下得用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他更担心自己的军权。权衡利弊之后,童贯做了决定:“你去城外观望,接应李都监。”
赵虞侯得令,率领人马出去了。
李都监已陷入敌军包围之中,西夏兵见迟迟无人救援,已知此人是一弃子,首领下令围剿,此支人马奋战一夜,全军覆没。
赵虞侯在城外没接应到李都监,便转身回城复命。
军营之中一片死寂似的沉默,斥候咬牙,却也能有泪往肚子里咽。李都监之死无人在意,童大人打了败仗也不会如实上报。
童贯闻此噩耗,哀叹良久,亲笔写奏报,上奏天子,笔墨娴熟,言此次讨伐西夏军又大获全胜,诛敌两千人,抢回辎重马匹云云。
*
潘邓一行人一路行进,到了五月初,三人终于回到了东京,陈文昭正和马扩正在城外亭中等着呢,见几人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这才一颗心放到肚子里,老怀甚慰,深觉自己没有愧对师父,也没把这好不容易收的独苗苗学生给弄没。
赵佶此时正拿了西夏捷报,内心开怀,得知往女真去的使者做人质的也终于回来了,赶紧召见。
“路途遥远,几位卿家辛苦了。”
三人给赵佶行礼,潘邓说到:“幸不辱命。”
赵佶给几人赐座,问道:“此去所见如何?”
潘邓便说起了他这半年在女真的见闻。
“女真是奴隶部落,恰如殷商,极其原始落后,我在那曾见大族下葬,要生人陪葬,太过野蛮。”
赵佶倒是没听过之前回来的使者说过这些,顿时感觉不适,“竟似未开化般。”
潘邓又说了女真的生活习俗,手工业发展的情况,接着说起曾经打围一事,其行军打仗多来源于此,“女真皇帝身边有几位权臣,都是行军的好手。”
赵佶点点头,“马宣赞也谈及此事。”
潘邓转而说道:“彼处大族对外极具侵略野心,扩张成性,和辽国大不相同。他们不是游牧,而是定居,一边耕种,一边渔猎,只是生存条件并不好,因此一旦有机会,他们一定会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居住地,不可不防。”
赵佶又点点头,叫几位卿家都说了回来路上见闻,见几人顺利出使,又都是青年才俊,此次联金有功,便都擢升一番。他也不好总是御笔亲诏,不合规矩,此次便叫吏部安排。
三人出宫后分别,马政已习惯了和两位同僚待在一起,如今要分开,竟然有些舍不得,依依告别,言之后相聚,才转身和儿子回家。
陈文昭带着二人往回走,神情颇为轻松惬意。又见师弟与爱徒,他这几天堵心的事想起来都没那么烦躁了,问起二人在北地可吃好穿好,在那住的什么样的屋子,金国大王看起来如何等等。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