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行军睦洲
待到潘邓与林通判二人回到杭州城,短短几日过去,城北新厂房已建了半截了,这种势头,说是拔地而起都不为过,杭州城居民这些天没事的都往城北跑,看他们打润州来的一群人在平地和水泥垒砖块建房子。
“从前也没听说润州有这么好的工匠,你看这墙垒的,一溜齐!昨天晌午我来看,只垒了一面到脚那么高,今天都能看出他这一共几间屋了,真快呀……”
“我在这看了有几天了,他们连砖块都自己烧,肯定比别处便宜,等我家再建房,我就找他们建。”
“按理来说润州离这也不远,这么好的工匠竟然不出名……”
“吓!润州还不远,润州都是北方了!”
“没见识的,润州哪里是北方?在扬子江以南呢!”
杭州府百姓没事的三五成群到北门边茶馆二楼,从上到下看着工匠们建房子,“重大,你不是说近日里没活做,我昨日看了,他们也招人,咱两个搬砖去。”
重大翻了个白眼,“搬砖多累?我们坊里东家前几日说了,过两天就开工,我还去糊扇子,见天坐着。”然后又看向对面人,“你也别去搬砖了,你看他们润州来的还要背井离乡到咱们这盖房子,你要去他们那做泥瓦,到时候肯定要到处走,咱们就在家呆着多好,你要没处上工,我跟我们东家说说,上我们那儿去。”
那人颇为诧异,“不是说你们东家没钱了,工坊要倒吗?”
重大仔细想了想,也挠了挠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听说是找官府借钱,好歹是能开下去……”
*
潘邓早在杭州城解困第二天就有令,民间工坊要恢复生产而没有本钱的,可向官府申请贷款减税。这些时日杭州府衙里,刘珩就带着几个文书忙这些事,来的商户虽都是些小户,有制扇,做酱,绣坊,做藤椅,缫丝的,炒茶的,但也能为府里多提供些上工的岗位。
杭州城小工坊甚多,城内居民多数是没有家业,靠给人做工生活,只要把这些小工坊盘活,就不愁府内百姓没有生计。
并且杭州一带水路发达,茶园多,丝织业繁荣,是附近几地的丝织品交易中心,余杭、绍兴等地的丝织品多数都运往杭州之后再辗转卖往全国各地,因此只要杭州城解除围困,来来往往的人多了,便能日渐繁盛起来。
明瀚海向李大官人询问工坊招工的情况,李大官人说道:“城郭户来上工的少,辖下村县来上工的多。”
二人也是一早在东平府相识,明翰海笑着说道:“有劳你来杭州府建工坊,我这周边也有白石白土矿,往常年月开采不多,正好你这水泥厂开在杭州府北周,消耗多了,矿产也要多采些。”
李大官人却说道:“我开这水泥厂也只是便宜之计,乃是应潘东家所说,提供些‘临时上工岗位’,叫杭州挺过这一段,往后等杭州城恢复了,我也得叫我的人回润州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ε?n?②???②?5?????ō???则?为?山?寨?站?点
明瀚海睁大眼睛,“这怎么能行?”眼见着是个能解决乡镇流民就业问题的缴税大户,怎么能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明瀚海喝了口茶,娓娓道来:“李大官人有所不知,从前江南饱受花石纲之苦,杭州虽离江宁府甚远,却也深受其害。这些年间朝廷征役夫运送花石纲,不顾百姓生产,致使民怨沸腾。我上任后视察村县,见道路破败泥泞,已许久没有修缮,便有意修缮府下村县道路,却哪还敢再征民夫?” w?a?n?g?址?f?a?B?u?y?e??????????ε?n????0?Ⅱ????.?????m
明府尹看着李应,“走投无路之际,李大官人带了工程队来此,岂不正是天作之合?我这几日见了水泥如此奇异,又听说能铺路,昨日已草草算了花费。杭州府下有县村多少?每县只修一条主道,也够工匠忙上几年了,李大官人何必急着走?”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