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人前两日从袁部场返回,今日才到营中,袁部场虽不似西边四场要求脱籍,可他们却说,投降可以,唯一的要求是要招安入咱们梁山军。”

众人都炸开了锅,“他们要入咱们梁山军?这怎么可能!”

“凭他们也要入咱们梁山军?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这盐场的人一个两个的怎都这样为难人?咱们劝降是节度使仁义在,不忍心叫他们打仗一个个都死了,他们倒好,不承情就算了,还净说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话!”

众人七嘴八舌,那从袁部场返还的虞侯接着说道:“……前几日我也颇为迷惑,不过今日听了几位同僚之言才豁然开朗,由此看来,亭户们想的都差不离,不管是脱籍还是招安,都只不想再煮盐了。”

“说的简单,他们不煮盐了要去做什么?是哪个地方有地耕不成?没别的事做不说,没人煮盐了,老百姓吃什么?”

众人又七嘴八舌,有人说亭户得寸进尺;有人说他们这要求就算是郓王殿下从中转圜,也不会实现;更多人还是主张继续和谈,正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不管他们提出多么离谱的条件,也要看咱们答应不答应,慢慢磨就是了!

此方案虽颇受认可,却也有隐忧,如今多事之秋,郓王殿下还待在苏州府,等待此事完结。因此还是该早下定论,以免夜长梦多。

潘邓听他们说了半天,也没聊到点子上,敲了敲桌子,帐里安静下来。

潘邓说道:“两浙盐场究竟如何,咱们不是没调查过,亭户们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家里,盐场里大体是个什么样子,众位心中也都有成算,如今百姓都已揭竿造反,必是积怨已久,提出这个条件来也在情理之中,我们既是劝降,便要把握好这一点。”

现在一个个倒为官府打抱不平了,当初自己上梁山的时候几头牛也拉不回,也不见回头瞅瞅父老乡亲。

潘邓看着梁山军众人,接着说道:“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整个两浙盐业,无论是税收、官吏、盐厂上户,都要靠吃下户活着,可如今下户不想被吃了,他们已经造反了,我们要去劝降,提出的小恩小惠盐户们都不满意,他们要真正的利益。现在首要之事是要怎样维持官府的税收,也要让造反的人同意。”

众人听节度使一言,又找到了会议方向,纷纷冥思苦想起来。

李大官人此时说道:“经潘大人一言,我想起东平纺织坊还未建坊时的事。”

众人便看过来,纷纷听他讲述。

李大官人笑呵呵说道:“我也是听旁人所讲,主公当时欲在东平府建纺织坊,提前走访东平府麻业,得知东平一带归大牙王皮所管。这王大牙便是年初放贷给村中绩户,到了年底收麻布上去,年年如此。当地村中的绩户要靠年初的这一笔贷款,才能完成一年的生产,到了年底再把麻布交给王皮,这样一来,王皮就能垄断一地的麻布,而东平乡下的绩户,不知不觉中就成了这王皮的雇工,甚至都不用王大官人提供工坊,就这样生计被他捏在手里。”

众人一听确实有相似之处,这个王大牙和东平府绩户不就是盐场中的上户和下户吗?盐场里的下户也要靠上户年初放贷才能从事一年的生产。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