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城郊外,李应已经叫匠人把厂子盖好了,机械也运过来了,工人先招了一批,只是还没培训呢。
李大官人如今跟着潘宣抚使办事,眼见着自家产业越做越大,一整个春风得意,干活也更加费心费力。他带着自家管家杜兴,引领着潘大人在厂中挨个坊都看遍,说道:“东家所言不虚,这混凝土果然能盖三层小楼!”
眼前的厂房和润州府的职工四合院有所不同,乃是似小楼一般一屋多层,然而比起以往的楼来说,占地要更加广大,每层的高度也更高。
李应上了三楼之后,又上了三楼屋顶,扶着栏杆往下望去,十分豪迈,“咱们这楼虽然算不上是那些高高的十层楼,但也是世间少有,光瞧着就比那些结实多了!”
造价也比那些木头搭的低很多,要造一幢汴京样的小楼,不说木材木料,光是有手艺的匠人就不知要请多少个,哪里像他们搭的这个大楼,又快又好,省时省力!
武松跟在潘大人身边,也觉得站在房顶上往下看,心情十分开阔,扶着栏杆迎风远眺,心胸都广博了不少。
潘邓看了也很满意,站在高处看了看整个园区的规划,各处都井井有条,从别处运来的树木花草也正在种植。不远处的一个小院里,木匠正在刷朱红色的顶,又有明黄小梯,蓝色秋千,潘邓见了问道:“托儿的先生请了吗?”
李应答道:“正在找呢,东家说是明年再开这托儿所,是以我也没着急寻找。”
潘邓点点头,“此事不着急,得慎重,找来的先生先叫我过一遍眼才行,我现下先找人编教材,若是找不到合适,宁愿晚些再办。”
李应便明白了此事的重要,他与潘东家缓缓下楼,杜兴和武松跟在他二人身后。
在这幢厂房三楼和二楼的楼梯拐角处,有一扇大窗户,杜兴一边下楼一边赞叹,此前他已经来过数次,可无论多少次看见这琉璃窗,他都能为之倾倒。太美了,琉璃清澈透亮,印照着外面的工厂都更加的清晰柔和起来,杜兴站在琉璃窗前,情不自禁地摸摸琉璃窗子,在上面留下一个手指印。
他赶紧把里衣袖子翻出来,对着琉璃窗哈了一口气,给擦干净了。
第234章 潘家产业
杜兴看着又恢复透亮的琉璃窗,突然想到什么,问李大官人道:“咱们厂子这回都用了琉璃窗,里面好擦,要是二三楼,外面该如何?”这透亮的琉璃窗可得时时擦干净才行,不然岂不暴殄天物?
李应说道:“咱们窗子都是小扇,胳膊伸到外边就能擦了。”
杜兴伸手一指,“这个呢?”
他这一指,四人看着面前的一扇没开口的大玻璃,都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潘邓才说道:“不打紧,平日里擦它作甚,过年时再擦吧。”
几人又往下走,二楼摆着一个个的织机,如今的织布机和纺织机已经不是从前那东平样的,而是经了卫三郎的手,由木质的改为铸铁的,机关更加简单,机身更加坚固。如此一来,维修也更加简单了,若有损坏的地方,直接更换零件就可以了。
机械标准化让这些大机械对木匠人手艺的依赖减小了,织机机器从生产上也由单个工匠的工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