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消耗多少人马,只凭主公智计,便让王襄退无可退。关中中原一带,眼看就要归顺,他们也欲一鼓作气,直接攻下燕山!
如此一来,再加上呼延庆一家守卫的山西之地,山前诸州皆归大越,他们中原再也不用忍受没有国防的苦了!
只是这燕京是个怎么归顺法,还需详谈,究竟是依照前几个月的计策,封董平为燕山王;还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夺回燕京?
朝堂之上讨论如何处置燕山王董平,马扩上前说道:“陛下曾经允诺过董平,依旧叫他做燕山王,此话既出,不好反悔,陛下可想过叫他世代袭爵,等到了下代帝王,或是再下一带,找个由头取而代之,如此兵不刃血,也能不使主公背上无信之名。”
网?址?f?a?b?u?y?e?ì????u?w?ε?n???????????????ò??
潘邓摇了摇头,“大宋苦燕云十六州两百多年,国无国防,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何其可怜!此闹剧在我这一代就终结吧,届时无论是阳儿还是昭儿主政,自有要他们劳心劳力的,就不要再为国防一事费心神了。”
旁人还要再劝,潘邓抬手,“我属意燕京为首都久矣,日后必要迁都,此事无需再议。”
众人听了陛下的话,也就不再议“该不该夺回燕京”,而是讨论“如何夺回燕京”了。
林朔说道:“陛下虽然欲封董平为王,可董平却没接旨,诸般事宜都没商议清楚,那燕山使在咱们苏州府一待就是两个月,也不说要回去,说到底还没封赏,陛下欲要燕京,也不算出尔反尔。”
袁常棣也赞同,“若说封赏,必有圣旨才算数,当初主公虽然去信,可董平眼见着犹豫不决,此时并无定论。如今中原隐患已无,直接出兵把燕京据为己有,也免得白白封个异姓王,诸般事宜麻烦得很。”
众人都赞同,潘邓却又说道:“虽然如此,我却不想用兵,董平身在燕山,一直驻守燕山和营平滦三州多年而未被金军击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非他之功,我等再夺燕京,要多费不少心血,因此能招降最好。”
潘邓想了想,“最好叫他亲手交出燕山府,这样我江南不用再动兵了。”
众臣听了这话一愣,而后面面相觑,亲手交出燕山府?这就有点难了吧……
第342章 遥望燕京
朝堂之上,众人窃窃私语,董平已在燕山自立为王多年,现如今主公所说封他为燕山王一事都尚且在商议之中,如今又降了码,直接要董平交出燕京,这他怎么会拱手相让?
却没料张叔夜此时说道:“要他拱手相让,也未尝不能,人都是一时一变,昔日他为一方枭雄,想长久驻守燕京,或是想做北方霸主都是应有之义,可如今陛下眼看一统天下,新朝初创势如猛虎,他董平再想自身处境,也要掂量掂量了……”
潘邓便问道:“何人愿北上劝降?”
马扩自然当仁不让,“臣愿北上,劝降燕山王。”
马政也上前说道:“臣愿一同北上,只是……”他犹豫半晌,“只是我等就这么前去北地,怕燕山王依旧犹豫不决。”
潘邓微微一笑,“卿家不必心急,要去燕京也不是现在,如今中原还不安定,等到何时中原一地太平了,再去燕山不迟。”
*
中原归顺,王襄身死的消息传到苏州府,整个江南一片欢腾雀跃,如今中原大地全都归顺,他们大越的领土岂不是和从前大宋一样了!
相当于他们没经乱世而改朝换代,天下太平,他们老百姓在明主治下安居乐业,再也不用胆战心惊,何人不欣喜?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