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居然能实时预测彼此的动作……这怎么可能?”
……
周唯实侧头,视线穿过那座跨海桥,与并肩的男人对视。
下台之后,周唯实小口喝着水,试图躲开任何探寻的目光。若不是亲眼看见他的演讲,根本不会相信这样一个内秀的青年刚刚引发一场掌声如潮的技术风暴。
一位头发花白,但首饰与唇色搭配完美的优雅女士走到他面前,“令人惊艳的研究!”
“Uh…Thanks. It’s…mostly still experimental.(哦谢谢,它……还在实验阶段。)”
周唯实一边回答一边退了一小步,眼前人居然是他一直敬仰的大师(在喻星的语言系统中表述为“偶像“),玛利亚·德维尔!她的“自适应耦合桥体模型”突破性地将风荷载、交通荷载与热胀冷缩的多变量响应进行动态耦合,为24世纪极端环境下的智能桥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石。
玛丽亚的每一篇著作、每一次学术视频,周唯实都看过,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他能走到这里的指路人之一,也是ArchiCore一切想法的零点。
周唯实突然感受到一种幸福的眩晕。
玛丽亚明显对ArchiCore非常感兴趣,她接着用英语问道, “ArchiCore能实现实时结构调整,真的很令人着迷!你能解释一下它是怎么高效地整合环境数据的吗?”
“Uh, it uses……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um, predict how……how the structure will behav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t’s, uh……quite advanced in terms of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呃,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呃,预测结构在不同条件下会……会如何表现。它在实时数据处理这方面确实很先进……”)
口语不好这件事也是本土博士的通病,虽然能听懂并理解别人的提问,但周唯实在表达上总是显得蹩脚。他磕磕绊绊地说完,握紧了手中唯一的矿泉水瓶,几乎要把它捏爆。
如果现在有镜子,周唯实想自己一定像煮熟的螃蟹一样红:与自己偶像的第一面居然这么“社死”(这也是喻星语言系统中的词汇,但周唯实居然觉得无比贴合),稀碎的句式配合不知道哪里的口音,连单词都想不起来……
但玛丽亚居然尽力地理解他了,而且有越谈越深的意思,“系统的集成性令人赞叹……不过 ArchiCore 是否能实时考量材料疲劳?还是只能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应力应变的模拟?”
“Uh—it… it tracks stress accumulation over time, but, uh… yeah, we’re still improving the, um, predictive accuracy under……”(呃,它……它会追踪一段时间内的应力积累,但、嗯……我们还在改进???下的预测精度。)
“Under……”
周唯实皱眉under了半天,也没想起“非规律载荷”该怎么说。
……刚才ArchiCore要是直接失败,那也不失为一种体面的离开方式。
他和玛丽亚大眼瞪大眼的尴尬之际,有人悄悄俯下身,在他耳边小声提醒。
“Irregular loading."
周唯实恍然大悟,“Yeah……under irregular loading!”
“Hi Mr. Lin. Your work on Range’s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apabilities is quite forward-thinking.” 玛丽亚微笑着朝他背后的人伸出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