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你果真没有夹带?”郭恒问。

“学生敢以性命起誓。”陈琰道。

郭恒道:“我无权要你的命,但你必须用行动证明你的清白。”

陈琰朝他深深一揖:“回大人,学生自院试以来,皆以《易经》为本经,这份夹带既然是《周易本义》,那么学生自愿放弃本经,改考其他经目,至于改考哪一经,请诸位大人指定。”

此言一出,四下唏嘘。

人们常说的“五经论”,其实考的不是“五经”,而是一经。

大雍自开科以来便以专经取士,《诗》、《书》、《礼》、《易》、《春秋》,考生从院试开始便只需专攻其中之一。

事实上,读书人只钻研自己擅长的经目就要花费数年时间,极少有人兼修其他经目,更不要说通习五经了,这几乎是难以实现的。

陈琰的专经是《易经》,此时竟大言不惭的提出要放弃本经,还要求考官任意指定,疯了吧。

“好。”郭恒道:“那就掣签,抽到哪一经,便改考哪一经,但本官有一前提。”

众人齐齐看向主考郭恒。

“大人请说。”陈琰道。

郭恒眯着眼,翻看那本字体极小的夹带,从头翻到尾,因为年事已高目力不济,看了良久才道:“这份夹带是《周易本义》的内容,上经与下经共六十四卦,我会命诸位同考官从中任选十八卦,只要将这些内容默写出来,本官就给你一次掣签的机会。”

陈琰心中暗叹,这位郭大人果然够谨慎……也够狠的。

众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人忍不住提出:“总裁,十八卦注解,少说有两万多字的内容啊!”

常人奋笔疾书,一日能书写万字已是难得,而乡试第一场时间只有三天两夜,这样算,待陈琰默写完毕,哪还有时间回考场答题?更何况《易本义》是对《易经》的注解,行散意散,浩浩汤汤,常人根本难以做到从头到尾按照顺序默写。

“不如改成背诵吧,背诵快一些。”有人提议。

“是啊,总裁,我们这么多人都可以作证画押,背诵也是一样的。”

郭恒看向陈琰,目光闪过一丝犹豫,背诵,哪有白纸黑字留下的证据更实在呢?

“学生愿意默写。”陈琰道。

众人唏嘘声更甚,投向陈琰的目光变成了怒其不争,这么多人为他求情却不领情,上赶着要默写两万字,简直是轻狂至极。

可但站在陈琰的角度,名声大于一切。即便不能完成考试,为了日后继续举业,也要彻底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没得选。

“那就抓紧时间吧。”郭恒指着一张空置的桌椅让他坐下来,十八名同考官每人抽取一卦,搁在他的案头,陈琰长舒一口气,铺纸研磨,将卦名排序,聚精会神开始默写。

时间就像高台上的沙漏,一点一滴流逝。

外面的考生都在紧锣密鼓的答题,只有他在此处,为一场无妄之灾证明自己的清白。

胸中愤恨尽数发泄在笔尖,满室静的出奇,只余沙沙的写字声。

郭恒喝过两盏茶,缓缓起身走到他的身后,驻足观看。

“不要有太多杂念,意在笔先,文在笔先。”他说:“主笔为余笔所拱向,运笔用心,而非用指,手写一字,心中要有下一字,心手合一,邻字间相互顾盼,才能行气连贯,血脉流畅。”

背水一战的处境,令陈琰出奇的冷静,他笔尖飞动,随着郭恒的指点,速度越来越快,提气、换行、拉纸,行云流水,顺畅无碍。

众人时不时看向沙漏,快卯时了。考棚里的举子们已经陆续起床,准备继续答题了。

再看仍运笔如飞的陈琰,经过将近一天一夜的默写,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只是脊背依旧挺直,目光依然坚定。

考官们不禁感慨,此子风骨峭峻,泰然自若,哪怕今科不中,将来也必有一番作为。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