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即刻让人去找郎中……”
“不,不是仲道。”蔡昭姬回道,止住了卫觊将要请人来替病秧子弟弟看病的举动,“是京中送来了一封,有些特别的信。”
她将信送到了卫觊的面前,又着重地提醒了一句:“这是一封,太尉董卓写与卫家的信。”
这“太尉董卓”四个字,被蔡昭姬念得尤其之重。
卫觊又岂会不知这其中的重要,道了声谢,又将其即刻铺展在了他的面前,也忽然失态地变了脸色。
信上不过寥寥数句,从拉拢写到了威胁,并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不过事实上,以卫觊的心性,这些话根本惊不起多少波澜。他甚至该评价说,董卓此人竟要借助蔡邕之手送信,分明已是先露怯三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遭到了某种惊吓,才做出了这种看起来就不太理智的决定。
可在看到信件之末的那一刻,在卫觊的眼前顿时闪过了许多的东西。
从黑山军夺取河东盐池的理直气壮,到刘备找上他时将贩售私盐说成上达天听。
从白波贼忽然遭到了黑山军和并州军的联手剿灭,到他们被送到河东盐池充当劳工。
从一条条堂而皇之向河东卫氏“勒索”的话,到他家账房在太守府中见到的那位贵人。
也最终,定格在了董卓这封来信中的最后一句上。
卫觊深吸了一口气,胸膛里的心脏起搏,砰砰撞击着耳膜。
只见信末一句,写道:
【如弘农王身在黑山军中,速告。卫氏富贵前程,尽决于君。】
第36章
“卫氏富贵前程,尽决于君……”
卫觊神情变幻,竟不知这一句到底是董卓的邀约,还是一句狠狠将他推向对面的话。
董卓在让人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也一定没想到,现在的河东会是这样的局面。
身在此地的蔡昭姬忽然听到,卫觊开口问道:“你觉得,董卓是一个怎样的人?”
蔡昭姬只微一愣神,就已给出了答案:“一个表面看来慷慨的守财奴。”
卫觊笑了:“可蔡公似乎觉得,董太尉是他的伯乐。”
蔡昭姬只道:“他是他,我是我,我有自己的眼睛。”
卫觊有一阵并未说话。
蔡昭姬抬眼去看他,就见他眼神有些放空地看着眼前,像是陷入了沉思。
她虽被仆从以蔡夫人相称,但若细看就不难发觉,妆面之下的那张脸依然显得有些稚气。毕竟,她嫁入卫家也才不足两年,才过完十五岁的生辰。
不过,即便年岁尚小,以她的聪慧也敢断言,董卓的这封信若能抢在近来的种种变故之前送到,所起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卫觊也不会有此刻的犹豫。
正如她所说,董卓是一个表面看来足够慷慨的人。
在士人的推动下,董卓为了坐稳这个太尉的位置,授予出去了一系列的官职,仿佛是在对外宣告,相比于已故的大将军何进,他董卓更愿意让大家都受益。
若能早些将这封书信送抵河东,这句【卫氏富贵前程】其实并不是一句假话。就算还需要与董卓如何周旋,总能借着朝廷的名义博取诸多好处。
卫觊养望多年,看得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