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放暑假就来省城,而不是留在老家,等开学后再上来,就是想让他们提前过来适应一下这里的环境。
三个孩子出门因为口音问题,被周围孩子发现他们不是本地人,有孩子直接就嘲笑他们是‘乡巴佬’!
江晓晓只会说带着苍平口音的普通话,双胞胎以前刚到县城,还因为不会说当地方言被排斥,等他们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终于学会了苍平方言,把省城这边的方言忘了时,又回到了这里生活。
人口流动的时代还没有到来,现在地方意识还很强,不仅孩子们遭到同龄人的排斥,江梨也没有被周围邻居的圈子所接纳。
虽然她搬进来时,给每家送了东西,后来有人家不愿意平白收到东西,还会给她回礼,彼此关系却一直生疏,没有她想的容易打交道。
倒是楼下202的那家女主人,前几天还带着绿豆糕上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
她进门后,提出参观一下他们房子,江梨带她四下看了一眼,她脚踩着实木地板,把房子的家具和电器都打量一遍后,略带惊讶道,“你们家的条件挺好的,彩电冰箱都有?林医生在县城的时候,自己开诊所赚的钱吗?”
“老林一直在医院上班,领的都是死工资。”江梨笑笑道。
“这些不会都是你赚回来的吧?个体户这么赚钱的吗,你以前做什么买卖的?”
“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
“怪不得,现在省城的餐饮小店生意也很好,我们小区门口那家大排面店,一天不知道要卖出去多少份,夫妻俩从早忙到晚,虽然辛苦了一点,赚的肯定不少。你来省城后,老家的店关了吧,是想在省城继续开饭店吗?什么时候有机会尝尝你的手艺。”
“没问题,随时欢迎。”
“对了,你家那个是亲戚吧?是打算在你们这里一直住下去吗?”
江梨知道她说的是张姐,“没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要住下去。”
“这就是你们小地方上来的人的麻烦,家里亲戚太多,今天这个要来住两天,明天那个要来住几天,过来看病的,找活干的,全找上你们了。”
江梨笑笑也没说话。
过几天张姐帮四楼的一个老太太把五十斤的大米扛上楼,老太太一定要留她进屋喝杯茶,两个人操着方言半普也能聊起天,张姐倒是从她这里打听到不少八卦。
“我们栋楼,除了我们这个2单元,其他单元住的全是部属研究所的职工,附近几栋楼,住的也都是大学里的讲师、教授这些文化人……”
江梨购买这间商品房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情况,这个地段算是文教区,附近好几所大学,翠华小区是去年新建的,有高校和研究所集体购入大量房源作为职工福利分房,江梨还是找了纪博文的关系,才能拿到其中一套八十几方的房子。
“我们对面四十几方那户的两口子,听说都是研究所的研究员,两个人这么多年不要孩子,就是没放弃申请公费出国……”
“我们楼下202的那家,男人是所里的什么主任,是个领导,他现在的爱人是后娶的,和原配结婚十几年都没孩子,好不容易怀上一个,结果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没了,留下一个男孩今年七岁。”
江梨从张姐这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