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漫不经心道,“皇帝放手不理朝政,皇储代为监国,朕死前会留下相互制衡的后手,保守估计能维持五到十年。到那个时候,你再禅位做上皇,至于弥合朝臣、收拾首尾,自有新君烦忧,与你我何干?”
景昭唇角一颤,心想更糟了。
频繁更换皇帝,只会动摇天子权威。但是皇帝显然不在意这一点,对他而言,他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当年我在南方募兵,景氏不肯冒险北伐,我索性放弃争取族中支持,亲自募集流民、拜访流民帅,分化整合乌合之众,将他们变成可用之兵,礼贤下士征辟谋臣,遇到的刺客数也数不清楚,最危险时细作的剑锋就架在颈间,一步步从乌梢渡打回京城。”
“我同样不在意你之后的新君是男是女、是贤是愚,更不指望他建立功业更胜于我,但如果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将来坐不稳江山,落得一死死不足惜,只要他死在你的后面就够了。”
“你不一样。”皇帝淡声说道,“我与你母亲只有你一个孩子,贤愚与否,我都认了。就算你当不得大任,也要在皇位上坐一坐——如果朕隔代传位,新君的法统就来自于朕;唯有你亲自将皇位传出去,新君的法统来源于你,否定他母亲的正统性就相当于否定他自己,撼动你的地位等同于撼动他的皇位,他才会不顾一切地拼命捍卫你,明白么?”
不知为什么,景昭的眼眶忽然有些酸胀。
她眨了眨眼,不自觉地捻着衣袖上淡金色的龙纹,指尖摩挲着金丝,小声说:“当然明白——父皇是不是忘了,儿臣好像不是真蠢。”
皇帝冷笑:“我看未必。”
“说远了。”皇帝道,“你现在想让谈照微当正妃吗?虽然有些麻烦,不过麻烦的事很多,不差这一桩。”
景昭认真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皇帝眸光轻转,神情有些欣慰,又有些怜惜,还带着些遗憾和叹惋。
他拂动衣袖时,袖间檀香浮动,清苦微涩,又似乎掺杂着寺庙道观中终年不散的香火气息。
“既然如此,等下半年出孝,你从南方世家挑一个。”
按理来说,太后是景昭的亲祖母,为祖母服丧,应当服斩衰三年。
然而规矩永远不是用来约束皇帝的,尽管皇帝对外宣称自己悲痛异常,不愿见人。但他为母亲服丧以日代月,且令东宫也这样做,朝野内外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反对或劝谏。
景昭毫不意外:“好。”
“等等。”皇帝又改变了主意,“还是明年上半年,这样更稳妥一点。”
“稳妥?”
无论南方世家再怎么自大,面对曾经同为南方名门,如今又是大楚皇族的景氏,总不该再存有倨傲之心。
齐朝桓氏皇族祖上并非士族,而是发于卒伍的白丁。然而即使是国力衰微之时,最重视祖宗门第的士族都不能也不反对与皇族联姻。江宁景氏更是将最得意的麒麟儿送往北方京城,全力支持皇帝嫁女的举动。
当今皇帝推翻伪朝,夺回北方十二州,英名赫赫垂范世间,这是足以光耀数百年的功绩。
景昭不认为南方士族敢于拒婚储君。
“不是这个意思。”皇帝说,“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挑的太早,可能挑好的人莫名其妙死了,还得重新择选,有些浪费时间。”
“……”
“父皇。”景昭沉默片刻,“您能先告诉儿臣,您到底怎么打算?难道下半年挑的人会死,明年上半年就确定不会了?”
w?a?n?g?阯?F?a?B?u?y?e?ī????????e?n?????????⑤?????o??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