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仅有金钱是不够的。

家世、门楣、名望、血脉、官职……足以称道的一切,都有望换成踏进消金坊的筹码。

王悦当然有这个资格。

去不去是一回事,但有没有资格收请帖是另一回事。

他挑了挑眉,翻开请帖。

八月十四,中秋前夜。

消金坊将要举办一场盛事。

第85章 消金(一)......

那夜的事本该是个插曲,景昭早有安排,要在皇太女鸾驾入江宁前与之汇合,余下行程不宜轻易更改。

然而,计划被一点小小的意外打乱了。

不知是宜城郡官员太过腐朽无用,还是起义民众太过英勇。总之,原本只是散落在周边郡县的乱军,突然杀入宜城郡的博广、奉潜二县,直接导致宜城郡东边大乱,阻断了他们原本安排好的路线。

乱军无眼,即使景昭再富有自信,也不敢冒这个险。

于是一行人不得不再次改变计划,由苏惠暗中联系船只,预备改走水路。

水路有一条巨大的好处:船只一旦启程,只要各处码头停泊时格外留意些,卷入动乱的可能就会变得很小。

但水路又有相应的坏处:极度封闭,虽说不易卷入外部动乱,但船内本身如果存在问题,可以说逃都没地方逃。

苏惠自己倒是善于游泳,可他不能让太女和储妃跟着游回岸上。

所以苏惠坚持要联系朝廷的人,搭一条确保可靠无虞的船只。

问题就出在这里。

时至八月,临近中秋,水路更加繁忙,苏惠无法拿出内卫副统领的身份压人,那等同于扯着嗓子把景昭的身份昭告天下,所以就只能按常规流程——是人等船,而非船等人。

因此,八月十六,才能乘船离开。

利用多出来的几天时间,景昭决定摸一摸本郡人口倒卖行业的底。

出门抛头露面的当然是苏惠,又朝裴令之借来积素帮忙,景昭自然不是吩咐过后就高坐堂上等候捷报的性格,亲自跟出门,也兼视察本地民情。

客栈小院里只剩裴令之和穆嫔面面相觑。

到底一路同行,气氛弄得太尴尬总是不好,裴令之起意想要缓和气氛,却发现自从抓获周熊那夜之后,穆嫔对他的态度要和缓很多。

穆嫔过去对待裴令之带着半遮半掩的警惕戒备,如今尽数收敛,虽然还是有些僵硬和避嫌,但态度几乎是一夜之间翻转。

裴令之猜测小苏女郎翻转的态度,必然有她‘姐姐’背后授意。

穆嫔有意结交,裴令之的心胸也不算狭窄,他从痛失挚友的伤痛中勉强缓过气来,认真想要与人缓和关系,效果是极为明显的。

没两日,穆嫔已经开始向他请教南方诸世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了。

这些消息,离京前穆嫔自然也看过。

她随太女南下,本身便承担着一部分对外往来的任务。只是由于之前到处奔忙,用不上穆嫔出去交际,她暂时把这部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