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就是这条船。
第94章 行路难(三)他们一起策过马、聊过天……
八月二十七
丹阳东都县
东都县不是丹阳郡治,却是丹阳顾氏起家之地。
经过数代经营,东都堪称丹阳最富庶的地方,就连郡治都无法相比。
景昭仰首,看着上方‘听经堂’三个大字。
相传当年顾晋龄尚在时,精于治学,家传《韩诗》,且崇尚有教无类,时常在东都某处书馆内开坛讲学、与人对谈,南方士子争相前来听讲,多如过江之鲫。
后来,南方最著名的少年名士景容至此,与顾晋龄对谈三日,写下大名鼎鼎的《对谈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处书馆汇集了南方数郡的文脉,一度是南方九州士子们无比倾慕的所在。
再后来,顾晋龄过世,已经很久,景容登基,做了皇帝。
这处书馆早已被顾晋龄的子女买下,成为顾家产业,还取了一个像和尚做早课的场所般莫名其妙的名字。
一进门,迎面墙上刻着的就是那篇《对谈篇》。
景昭皱皱眉。
《对谈篇》确实有名,但皇帝写这篇文章时,年纪尚轻,纵使惊才绝艳,也不敢说力压治学几十载的顾晋龄。顾家子孙若是为了怀念父亲,理应在如此重要的地方刻上顾晋龄最著名的文章,而非当今皇帝的作品。
随便猜度旁人不好,景昭没有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思考,走了进去。
室内摆设清雅,靠墙摆着数个巨大书柜,里面存放着顾晋龄手稿的誊本,还有顾家非绝版的原版藏书。
书贵。
顾家藏书更贵。
顾晋龄的手稿更是极贵。
满室藏书,迎面看来,真是极为壮观,无声炫示着此间主人非同寻常的家世,却不会令人生出反感,只剩无尽歆羡。
她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书翻阅。室内的顾氏家仆知道她是二房白郎君的客人,并不阻拦。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声问话。
“你是谁?”
这声音很不客气,是个年轻男子,景昭恍若未闻,并不转身,继续认真翻阅着顾家的藏书。
她的反应堪称无礼,那道声音的主人没有得到回应,很是不满,向这边走来,仆从连忙行礼说道:“大郎君,这是白郎君请来的客人。”
于是景昭知道了身后那人的身份。
丹阳顾氏大房嫡长子,顾嘉。
他父亲是顾夫人唯一的亲兄长,他就是裴令之的亲表兄。
顾嘉不悦道:“他顾白倒会做好人,听经堂是能随便带人进来的地方?”
又转向景昭,语气稍微客气了些:“你是哪家的?”
景昭合上书,平静说道:“小门小户,不足挂齿。”
帷帽垂纱遮面,看不见真实面容,景昭没有摘下来的意思。
南方礼教相对严苛,女子在陌生男人面前不摘帷帽是谨慎自矜的表现,但景昭对顾嘉的话听而不闻,又始终没有先行报出门第郡望,更重要的是,顾嘉很讨厌二房堂弟顾白。
种种原因叠加,在顾嘉眼里,景昭的举动无礼至极,果然是小门小户,毫无教养……
这样想着,他心里生出厌恶,便要让人将景昭请出去。
就在这时,楼梯上传来脚步声。
有人说了句:“且慢。”
楼梯上站着两个身影,一个戴着帷帽,垂纱及腰,另一个面容清秀,笑容可亲。
前者是裴令之,后者是顾白。
顾白带着歉意朝裴令之和景昭各自看了一眼,说道:“大堂兄,这是我请来的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