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勤敏’,祖英额理为辅国公,这就是这孩子这一支最高的爵位了。”镇国公要比辅国公高。

太后讶然:“原来是阿拜之后,我记得上次进宫陪我说话的那个叶勤和纳喇氏……”

康熙帝笑道:“正是这孩子的阿玛和额娘。”

太后更喜欢了,笑道:“原来如此,我早该想到的,昨儿个纳喇氏还来给我磕头,就说她的孩子叫德亨的,可不就是这个了?”

康熙帝:“正是。”

太后想了想,道:“既如此,不如就封辅国公,既没有越过他的先祖阿拜去,又继承了祖父之遗志,岂不是好?”

康熙帝故作犹豫道:“可是,这孩子的阿玛叶勤,也才是奉国将军……”

太后立即挥手道:“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这是两码事儿。”

呵呵,她才不会说父子一体呢,皇上和皇子能一样吗?

康熙帝就道:“都听额娘的旨意,那就封德亨奉恩辅国公,入八分,照皇子例,赐蒙古佐领1,内府管领1,庄园3个半,户丁20,如何?”

太后笑呵呵:“你是皇帝,你做主。”看来她的国公提议很合皇帝儿子的心意,皇帝才会在此之上另外加恩,好了,她的差事算是圆满完成了,比心(不是,此处乱入,请忽略)。

太后推了推德亨的小身子,道:“快去给皇上谢恩吧。”

巨大的惊喜来的太突然,德亨跪的真心实意,口呼:“德亨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德亨谢太后隆恩,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67章

照皇子例, 封爵给属民、给庄园田地、给奴隶、给护卫。

这是何等的恩宠!

自满清入关以来,封爵制度一变再变,越变越完善, 越变前置因由、也就是束缚越改越多。

至现在为止,除皇子分封会给予产业人口府邸诸多恩荣之外,凡宗室袭、册封王、贝勒、贝子及公以下爵位,外姓臣子封公爵及以下爵位者, 只封爵拿俸禄,顶多皇帝多给你一些金银牲畜布匹等其他物质方面上的赏赐,什么地产啊庄园啊奴隶啊护卫啊这些,就都没有了。

入关之前大家有军功可赚,手上的财产大部分都是自己拿命打下来的,小部分才是当时的国主赏赐的,大家都不靠这个吃饭,当然也就无所谓了。

以及, 入关之初等着他们的还有一个几乎失去控制的跑马圈地, 凡是自己的马匹跑到的地方,圈起来, 就是全部都是自己的。

哪里还靠皇帝赏赐?

但随着满清在关内站稳脚跟,不仅皇帝封爵越来越吝啬,就连以前有些的爵位附属上的待遇,也越来越抠门了。

没错,说的就是你,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早年平三藩的时候, 执政尚稚嫩, 还带着父祖的影子, 等他两次亲征准噶尔的时候, 跟着上战场的王公无数,立下战功的也有很多,但最后结果呢,封的少,死的多。

死得好啊,老的死了,留下五六岁十来岁的小孩子袭爵,光内斗就能再清出一批空位来,好分给其他有能为的人。

没错,说的就是你们,康熙皇帝的皇子们。

本来嘛,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您的执政风格了,现在好了,咔,又封了一个小皇子出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