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新兵只要能跑,跑得够快就行,牺牲得不多,却也把郑经恶心得不轻。
虽然流氓了一点,却是个好法子,云岚都能想象到郑经没能睡好觉,还不能抓住施琅和那些逃得极快的新兵,自己的人还冷不丁掉进陷阱里有死伤,估计都快气吐血了。
皇帝笑笑道:“施琅倒是挺聪明的,毕竟硬碰硬是不可能打得过。”
云岚深以为然,施琅这游击战真是抓到精髓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想到郑经被施琅遛狗一样撵来撵去,非但没拿下施琅和他的新兵,还因此损失了不少人手,云岚就忍不住想笑。
皇帝低头见女儿笑得甜甜的,不由跟着笑了:“怎么笑得这么高兴,是知道那边的进展不错吗?”
李德全在旁边笑着附和道:“大格格聪慧,兴许是知道皇上这一切顺利,好消息快要来了才如此高兴。”
这话皇帝爱听,笑笑道:“朕还以为施琅是鲁莽之辈,如今倒是刮目相看了。”
施琅很清楚这些新兵在短时间内训练不出来,根本不可能跟老兵一样,上战场不说听指挥,还可能因为害怕而自乱阵脚。
所以他没强迫这些新兵上战场,而是领着他们去挖沟壑挖陷阱。
这些住在沿海的百姓,因为郑家军时不时的骚扰,出海打渔要提心吊胆的,索性只能挖陷阱捕捉点猎物来补贴家用。
施琅得知此事后,灵机一动,就让新兵做熟悉擅长的事,到处挖陷阱来坑郑经。
如今看来,他的想法是对的,新兵对此很熟悉,也就不会害怕了。
尤其施琅让他们不要久留,引敌人过来陷阱的事交给自己来。
百姓最多就是在阵前叫骂和敲锣,盾牌好好挡在前面,他们也就更不害怕了。
多年来压抑的怒火还能尽数倾泻出来,他们骂得相当痛快。
有些嗓门不够大,嘴皮子不够利索的人没被选上,还有些遗憾,压根就没有上战场那种紧张感。
对老兵来说,新兵实在过于松弛和懒散了,康亲王见了肯定不痛快。
但是施琅不在意这个,他只为了有人手,分担大军的负担,又能给自己帮把手,还能立功,并不需要让百姓去前线无辜送命。
一石三鸟,是再妥当不过了。
皇帝确实对施琅相当满意,这人的确是个难得的将才,因地制宜,人尽其才,化劣势为优势。
难怪当年郑成功如此看重施琅,可惜没有容人之量,无法忍受部下跟自己有分歧,才叫两人分道扬镳。
施琅虽然蹉跎多年,看来并没有丢了自己的能力,只带着一些新兵就依旧把郑经耍得团团转。
随着战报不断送来,施琅耍了郑经足足三次,郑经估计受不了,索性只留下和谈的使臣,自己开始退回台岛去了。
不说皇帝,就连康亲王都没料到,施琅还真带着新兵把人赶回去了。
他就是有些可惜,没能把郑经彻底留下来。
郑家军主力都撤退了,只留下几人当做使臣来和谈。
康亲王压根不想谈了,人都打退了,还谈什么?
他也累了,索性继续带着大军原地休整,再继续写信来问皇帝的意思:是皇帝另外派人来谈,还是静观其变?
云岚对康亲王一遇到事情就写信来询问皇帝已经见怪不怪了,皇帝也一样。
皇帝跟康亲王的想法差不多,要是双方僵持住,那还可以和谈一下。
如今郑经都被打懵了,不得不撤退,还和谈什么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