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专家?”
“发动机方面的专家,这可是咱们国内顶尖的人才。”
发动机。
这是‘高级公务车’批量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卡了。
悬在杜思苦送上的‘管控’终于不用担心了。
“杨工,专家什么时候过来?”
“明天早上,八点。”
次日。
杜思苦早早的就起来了。
与杨工一起,去迎接这次上面大领导们派来的专家。
八点。
专家到了。
“好久不见。”宋良面带微笑,伸出了手。
杜思苦:“没想到是你。”
伸手。
两人握了握手。
杨工惊喜:“你们认识啊,那可太好了。”
宋良道:“是,认识很久了。”
他又回来了。
“合作愉快。”
“以后请多指教。”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章。
第229章 229
尾声
八十年代。
首都汽车厂攻克了技术难关, 终于在八三年实行了高级公务车的量产。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城市的汽车厂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汽车生产线。
当然了。
这些都杜思苦都没有关系了,他们这个‘高级公务车’的项目成功了, 车子性能虽然比不上原车,但是跟国内车相比, 那也是领先很多年了。
他们这车,外观线条流畅, 性能好。
车子的发动机, 各个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国产,算是国内的顶尖技术了。
最重要的是, 杜思苦完成项目后,直接从汽车厂的技术岗转了行政领导岗位。不光转岗成功,汽车厂还给她分了一套厂家属院的房子, 三室带院的!
首都的房子!
这可把杜思苦喜坏了。
三间屋子,带院子, 还有客厅厨房, 大得很。
她分到房子了。
现在可以把寄存在袁秀红家的‘两个箱子’拿回来了。
坐火车要检查的。
要不,跟汽车厂里借一辆小汽车, 开过去?
就在杜思苦琢磨这些的时候。
宋良来了。
他手里还拿了个东西。
“明天咱们去趟房管局。”宋良说。
杜思苦看着他手里的东西:“你要办房产证?哪来的?买的吗?”在哪买了房子?
宋良把合同递给她看,“东城区的四合院, 五万块钱。”
“四合院?”才五万?
就能买下四合院?
杜思苦,“大杂院吗?”
“不是, 是三进的院落,还比较干净,五间正房。”宋良去看过了, “位置挺好的, 亲戚在附近买了, 推荐的。”
“亲戚?”
“对,”宋良点头,“我大嫂家在这边。”
杜思苦一脸疑惑:“你还有大嫂?”
“我有个哥哥。”宋良说,“他们两口子不在这边,大嫂的娘家人在这边。”他哥哥嫂嫂的关系很好。
杜思苦还真不知道宋良家的情况。
w?a?n?g?阯?发?B?u?页?í????ū???ě?n??????????????????
说起来,她好像没问过。
“去世了。”
杜思苦不好再问。
又想起四合院的事,“你那五万块钱,是不是借的?”
这可不是小数目。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