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携带吗?
“不要在意年纪这点小事,我不会因为这个拖几位将军后腿的。”李世民言笑晏晏,尽力说服王翦。
王翦是怕他拖后腿吗?
王翦是怕他去当先锋啊!
多恐怖!才十二岁、王上手把手养大的太子、说好来溜达一圈走个过场慰劳军队的国储,准备不经王上同意冲出去打仗,还可能对上李牧
王翦要怎么可能同意?
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同意。
“太子若执意要走,臣请同行。”王翦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虽然我很想带将军一起去,但显然攻下邯郸更重要。”李世民惋惜道,“王将军若不在这里,我恐胜算不够大。”
李世民很擅长在开战之前,做足一切准备,于蛰伏之中观察形势,削弱敌人,增强己方,积累胜算,而后敏锐地出手,如迅猛的老虎一般(那只八百斤还被野猪踢了的胖虎不算)冲向猎物,顷刻之间胜负即分。
很多外行往往只能看到最后决定胜负的搏斗多么精彩凶险,而忽略前期的准备才更重要。
没有秦国这一次次战线的推进,对赵国军力的削弱,没有贿赂郭开支持赵迁,没有打压赵嘉构陷李牧,没有远交齐国欺负魏国,没有威胁楚国援助燕国,赵国此时此刻面临的危险便不会这么巨大。
秦国的胜算,也不会逐渐提高,高到李世民有这个自信去奔袭云中。
魏国不敢动,燕国不会动,只要别等楚国反应过来,再切断北方的救援,邯郸这一次一定能拿下。
李世民把这些掰碎了讲给王翦听,王将军听了,也信了,但他还是不同意。
“太子若有个万一,臣无言回去面对大王。”这才是王翦真正担心的事。
“世民愿立军令状,此番领兵皆是我一人执意所为,与几位将军无关。实在不行,王翦将军可以当我没有来过。将军什么也不知道,父王御前,一切责任在我。”
太子坦坦荡荡,王翦忧心忡忡。
“臣不能欺瞒大王,臣也不能明知太子涉险而不去阻拦,这有违为臣之道。”
王翦这话说得蒙恬脸上都火辣辣的,连忙道:“臣也觉得不妥,太子想要云中,臣愿率军前往。臣虽不才,却必拼死效力。”
“那若是遇到李牧呢?”李世民刁钻地问,“蒙将军有几分胜算?”
蒙恬还是脸皮不够厚,没有立刻拍胸脯担保自己面对李牧也能必胜。他这一迟疑,王翦就又瞪了他一眼。
这要是王贲在这,王翦估计就要气得斥骂了。
“太子推测李牧会前往云中?”王翦尽力冷静下来。
“可能性很大。”李世民抛出自己的观点,“李牧现在舍不得离开赵国,王将军同意吗?”
王翦静默而缓慢地点了点头。
“那他总得有个去处。李牧被换掉的消息要是传进匈奴耳朵里,北方恐怕会不安稳。所以我想,他应当会去云中看看,避开赵迁的视线,又能及时观测匈奴的动向。万一匈奴有异动,以李牧的威信,他可以尝试与云中当地的守将联系,逼退匈奴。”
直到李世民说完这段话,王翦都没有反驳,蒙恬也没有。
某种程度来说,忠诚度点得很高的将军们,都有一种很难形容的极强的责任心。
赵迁夺了李牧的兵权,并且派人要杀他,被君主辜负成这样,李牧却不会造反,也不会主动离开赵国,他甚至不担心自己,而是担心匈奴会南下。
易地而处,王翦和蒙恬大约也一样,所以他们认可了这种推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