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治粟内史隗状默默道:“此次灭赵的粮草辎重,都是运往邯郸和代郡周遭的,太子你甚至不需要委积。”

“蒙武将军给我带了粮草,不能忽略他的功劳。”李世民解释,“不然云中没那么快投降。”

“蒙将军不是这么说的。”姜启笑道,“他的奏报里写,他到云中的时候,云中军已被打崩,庞煖已经快被太子说服,准备开城献降了。就算他不去,太子也能招降云中。”

李世民想了想,严谨道:“这不好说,事实就是蒙武将军也帮了大忙。”

“但太子真的没用辅兵役卒运送委积。”隗状还在纠结这个,“这是怎么做到的?从来没听说打仗不需要粮草的,从来没有。”

他强调了两遍,真的惊讶到了极点。

“也没用攻城的兵器。”少府令颠挤进来,仗着宗室的特殊性,插嘴道。

“因为我只有三千人啊。”李世民微微而笑,“我们离开咸阳时带了十天的口粮,到撩阳王将军那里,又补了十几天的,急速行军,根本不需要委积。”

隗状咋舌:“这万一出了一点差错,得挨饿吧?”

“那就得走到哪吃哪了。”

“赵国不是饥荒吗?”

“再饥荒,官府豪族也有存粮,我们玄甲军可以就地拿一些。”李世民理直气壮。

要什么粮草,赵国遍地是粮草,没吃没喝的只是黔首而已,顺手牵羊怎么了?

“这就很考验将帅的指挥能力了。”尉僚大赞,“太子的卫尉令行禁止,甚至没有多造一点点杀戮,比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军队还要纪律严明。云中上下尽皆拜服,北地望风而降,全是太子之功。”

尉僚入秦的第一场君前奏对,就明确提出希望战争以仁义为本,进行正义的战争,不要搞什么杀降、屠城、抢掠等等不义行为。

他这样的观点和很多人说过,但没有一个人给予过非常肯定的答复,因为打仗就是为了胜利,谁也不能保证战场上杀疯了会发生什么,也不能保证拖久了粮草不足该拿俘虏怎么办。

可是太子做到了。

太子居然做到了。

尉僚心底的惊喜和震动,是远远大于其他人的,他不是在赞叹太子年纪多小、战功多大,奔袭千里拿下云中多么神奇,他是在见证他理想的实现。

就像夸父真的追到了太阳,精卫真的把东海给填了那么圆满。

“上郡没有降,蒙武将军也是打了硬仗的,不能把功劳都归在我身上。我最多只占了四分其一。”李世民才不抢其他将军的功。

“已经很了不得了,毕竟太子才十二。”姜启笑得合不拢嘴,“甘罗当年也是十二,巧得很,要不是太子之尊,也该封个上卿!”

“以武将论,该封个上将。”尉僚积极道,“传于诸国,必使他们闻之而惊。”

“你也觉得该封上将对吧?”李世民乐了,一把握住尉僚的手,“僚先生真是我的知己啊。”

两人皆大为感动,旁若无人地拉手手,四目相对,宛如俞伯牙遇到钟子期,眼睛里完全放不下别人了。

“我要的不多,一个‘天策上将’就够了。”

“可!臣一定上书!”

“僚先生慷慨!”

“咳。”煞风景的御史大夫泼冷水道,“所以太子不循法纪,私自调兵北上的事,没人提了吗?”

姜启收起笑容,瞬间后退两步,隐没在人群里,不接这个话茬。

王绾没这个本事,右相没了,左相只能支支吾吾地回答:“这……这自然由王上定夺。” W?a?n?g?阯?F?a?b?u?y?e???????????n?????????5???????м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