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封禅,与六国之主有何关系?”有儒生插话道,“当比的是先贤圣君。”

“儒家讲究仁德,推崇王道。平心而论,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孝敬亲长,哪一项还不够王道?”

李世民从容相问,“何况,还有太学。太学亦有许多儒生,他们可不像某些人一样,只知道‘尊古’,除了‘复兴周礼’,好像就没别的可说了。儒家之精义,难道不是仁义、礼治、王道与德化吗?”

伏胜与叔孙通同时点头,点了又点,可见是非常赞成了。 w?a?n?g?阯?发?B?u?Y?e??????ü?????n??????2????.??????

散装儒家,瞬间分崩离析。

伏胜和颜悦色道:“我对天子有所偏见,只见其鞭策天下,未见其兼修德行。来的路上听闻新的政令,明年起赋税由泰半降至五分一,请问是真的吗?”

“是真的。”李世民心花怒放,知道这局已经嬴了。

果然,伏胜礼貌地作揖俯首,笑着倒戈:“吾观太子,有如日月,允迪厥德,谟明弼谐,[1]鄙人不才,封禅之行,欲求随往,不知太子可否允准?”

“贤者随行,焉能推却?”太子乐了,“诸位但凡有意,皆可同行。只是这封禅的礼仪嘛……”

叔孙通积极道:“封禅之礼,极为繁琐。上一次封禅,还是在八百年前。时移世易,周不用商礼,那秦又何必非得循周礼呢?”

伏胜咳嗽了一声,显然对这句话有不同看法,但是欲言又止,没有跳出来反对。

李斯激赏道:“正是!秦自有秦礼。”

“周礼之中,适用的部分还是可取的。”伏胜低声。

“这个可以慢慢讨论。”李世民神清气爽,“诸位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写下来,与我们丞相和奉常,一一沟通。哪天上山,用什么车,着什么衣,牺牲何物,祭词如何,是刻碑还是燔柴,先燃香还是倒酒……都可以议。”

除了某些脸成猪肝色的激进分子,两边都勉强达成了共识,开始商讨各种流程和细节。

论着论着,就有跑题的了。

“你治尚书?我研诗的。”

“我读过你注的诗,确实很好,字义明晰,我还拿来给弟子发蒙的。”

“荣幸之至。”毛亨谦虚地一笑,“我从荀师那里习的《尚书》,但后来在金匮石室里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版本,差得很多,便有点茫然,不知哪种更好了。”

“那太学的儒生学的是哪种呢?”伏胜关切道,“我这里也有,你何时有空,我们比对一下。”

“有乐经吗?”张苍悠然地凑着热闹,“越全越好。”

“乐经我收集的不多……”

“我有。”淳于越左边传来一个声音,还往前挪了挪。

“你是?”

“孔鲋。”孔子的八世孙。

“久仰大名。”

“我有孔夫子的手书。”孔鲋淡定微笑。

“什么?”荀门这边儒家的部分纷纷侧目,连太子都不免好奇,追问道,“真的是孔子亲笔吗?”

“太子殿下若有疑问,何不亲自鉴别一番?”孔鲋悠悠道,“寒舍离此不远,自孔夫子而下,诸多贤生的笔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