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雪娇知道有经销商囤货是为了挣得更多的返利。

比如大名鼎鼎的安利,只是随便买买,就是纯花钱。

如果买2500块的东西,就能得到3%的奖励,再往上更多。

如果这个卖2500块钱东西的人,是别人介绍进来的,那么3%之外,安利还会给介绍人一笔费用。

这笔费用的多少,与介绍人的等级有直接的关系,

在那个“安利”还不是动词,而是名词的时代,真有很多人为了冲“银章主任”的等级,而买很多很多东西。

安利公司的营业网点经常缺货,有实用价值的肥皂、洗发水之类的,都得靠抢。

就有人成箱成箱地往家里搬分装瓶,就是空的、分装瓶。

可是,金三角难道还搞了金字塔型的分销系统?也没听说卖毒品还有返利啊?

这一点不存在。

囤货还有一个目的,是经销商掐指一算,知道这东西要涨价了,囤积居奇。

毒品要涨价,要么是天气不好,毒源地减产。

这不可能,余小姐的人这段时间毁了那么多罂·粟田,也被罗亚星毁了很多田。

每一块田里的作物都长得欣欣向荣,要是真减产,她也不用买那么多百草枯……哦,不是她买的,是恽诚买的。

要么是大消费国突然出了严格的禁毒政策。

这也不可能。

离港岛最近的就是大陆,新中国对禁毒的态度非常稳定的严格,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度也是严的,起码没有搞出美丽坚官营大·烟馆,泰兰德满街绿叶子。

要么是准备火拼其他贩毒团伙?像美墨边境那样?导致毒品缺乏货源而被“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往上涨价。

港岛帮派林立,14K确实牛逼,但是也没牛逼到能把其他帮派搞死,自己垄断市场的地步,要是他们有这个能耐,他们早在1949年刚来的就干了,也不会等到其他帮会已经壮大了才干。

排除掉一切不可能,最后就只有“贴牌售假”这一个可能了了。

王雪娇对这事很熟悉,她经常去的一家奶茶店就因为这个而被取消加盟资格,那店换了一个名字继续干。

事情很简单:厂家要求加盟商必须从厂家拿原材料,但是厂家的原材料太贵,于是奶茶店偷摸从别的地方进了便宜的原材料,只从厂家进了五分之一。

厂家巡店的人来查账,发现进货量跟出货量不符,进了一杯的料,卖出五杯,这实在太明显了。

只有这一个可能,是王雪娇能想到与自己有关,且自己有资格来查账。

刚才沈林康说,余小姐供给他的货,比其他人便宜,而且,他还想继续争取价格优势,可见是还想合作的。

那么,他应该能知道是谁用行李箱这么低俗的手法往港岛带毒,影响他的生意吗?

王雪娇机械地翻看着精心做平的账本,眼里根本没有账本上的数字。

办公室里的冷气开得很足,只有空调压缩机发出的嗡嗡声,王雪娇在思考自己到底是来干嘛的时候,偶尔抬头看一眼,从沈林康到他手下的七个会计,瞬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动不动,像八尊泥菩萨。

生怕自己跟别人稍有不动,被余小姐注意到,然后点名起来回答问题。

与此同时,张英山的脑子里也在快速判断为什么沈林康会喜迎余小姐来查账。

他也没有学过会计,不过他曾经办过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和死者都是一家大型国营企业的人,一个会计和一个采购,两人合伙捞油水,结果因为分赃不均,一个威胁另一个要去告发,最终出了人命案。

在那个案子里,张英山跟着专业审计人员折腾了一段时间,最终搞明白了杀人动机和他们贪污的手法。

进便宜货,卖好货的价格,这一点是全球所有奸商的常规操作。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