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然呢,照你的说法,账号没做起来,我岂不是白忙活了。”

“哪能让你白忙活,线下收益给你提5%,另外我们这么多演员,个个都是能侃的,你自己那账号,后续嘉宾不就有了,一举两得。”

许天殊沉默了片刻,又细问了人员配置、演员配合度,最后迟疑地说:“拉个会聊一聊,我得看看你的人靠不靠谱。万一我辛苦提了建议,执行不到位,那不白搭么?”

“要不是大厂员工呢,考虑得就是全面。是不是还得整个合同?”

“合同就算了,我信得过你”。

考虑到顾问这事和本职工作有点业务关联,大概率是不合规的,许天殊也懒得去查公司政策,干脆以给朋友帮忙的名义接手得了,反正也没指望靠这个赚钱。

定好开会时间,廖人通乐呵呵地挂了电话。

第15章

创作者大会结束后,“壹拍”内部的工作节奏慢了下来。618已过,双11大促未启动,电商线按兵不动,内容线也进入了平稳期。

整个办公区的氛围变得松弛许多,往日争抢的会议室现在无人问津,日程表上开始出现大片空白时间,休假的同事正大光明地在朋友圈晒旅行照,想跳槽的悄悄改简历、请假去面试。

没有新达人入驻,没有品牌方催着投放,连动不动就炸的商单群都静了下来,许天殊总算体会到了天黑前下班的乐趣。

不过她并没有因此变得清闲。

廖人通嘴上说的是,让许天殊给账号运营提供规划建议,实际上他只给播客项目配了一个剪辑和一个执行助理,还是兼任数职的那种,这意味着他们只会做最基础的执行工作,而需要动脑子的——账号定位、选题策划、嘉宾邀约和引导、录制节奏把控——都落到了许天殊头上。

她名义上是内容顾问,其实就是个苦逼编导。

第一次去笑吧开碰头会,摸清实际情况的许天殊,当场就想撂挑子。

却被廖人通苦口婆心劝住了:““我知道你们学新闻的,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这批账号由你主导,想输出什么观点、讨论什么议题,聊热点也好,做娱乐也罢,我们不干涉,只要不踩红线能把账号做起来就行。当然人手和预算确实有限,现在不是起步爬坡阶段,总归难点。但咱有优势啊,你得有信心,只要动手去做账号肯定能起来。”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页?不?是??????????é?n????????????.???o???则?为?屾?寨?站?点

说服许天殊的,不是廖人通画的大饼,而是他话里话外透露的“自由度”——这年头,连文档命名都要按标准来,人不过是机器的奴隶,丝毫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能有一份不太受约束的副业,似乎也不是件坏事。

如廖人通所说,她当初选专业确实出于理想主义,总想着以后要么去电视台当记者做社会调查,要么进报社写稿子针砭时弊,只是等到她毕业时,自媒体当道,传统媒体坚守的新闻专业主义早已消亡,除了入行互联网做新媒体,还真没有太多出路。

都说互联网行业不稳定,事实确实如此。尤其像许天殊这种非技术岗,业务随时都有被撤裁的风险。她知道这份工作做不长久,但大环境时刻在变,未来何去何从,她也没有想好。

有时候许天殊也后悔当初没听父母的,找个稳定清闲的国企文职岗,但想归想,做归做,还是趁着年轻有体力抓紧卷,至少能攒点家底。

上周接到人事部的体检通知,周四这天许天殊请了半天假,计划上去去体检,下午不回公司,直接去廖人通那录播客。

笑吧俱乐部的官方播客号名叫“边角笑料”,定位是“不讲段子,讲讲段子背后的故事”,至于调性,和老板廖人通的风格一样,主打一个“不着边际、闲话连篇”。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