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季度考核,韩竺雯悄悄告诉她,蔡郁文拿了E,有额外奖金与年底调薪的资格。
“为什么?”许天殊不解,她自认对待工作的认真度在组内无人能及,结果只拿了个M,连+都没有。
“应该是创作者分级那项目吧,据说完成度高,在用户那边口碑很好。本来不是你的么,可惜了。”
扎心了。选择大于努力。
许天殊一怔,说了句“是吗”,不动声色地移开了话题。
两人在地铁口分别,许天殊扫了辆共享单车,打算骑回去。踩上踏板不久,手机开始震动,她蹬到路边停下,从包里翻出手机。
屏幕亮起的瞬间,她脸色微变,犹豫片刻后,滑动接听:“喂?”
“周四的会,你有空去听一下。即使是运营,也该学一学怎么提需求,以后保不齐要往产品方向转。”
话里话外都是说教的意味,颇为刺耳。
许天殊轻笑一声,语气藏着明显的不悦:“不是我不想去,日程冲突了。要不您把会议改个时间?”
牵涉几个部门的会,说改就改?岑奕岩才不会折腾。当然,他也知道她是故意这么一说。
“我先忙去了,回聊”,许天殊不给他回话的机会,手机被重新塞进包里。
路上行人少,街道安静,偶尔有车辆经过,发出几阵低沉的引擎声。她紧攥着车把手,蹬车的动作慢了几拍,脑子忽然变得乱糟糟的。
到家时,许天殊看到岑奕岩给她发了消息,内容莫名其妙:“我是你什么人,跟我闹脾气?”
闹脾气,很明显吗?
回想自己刚才的语气和态度,只能说不太恭敬,但完全没到发脾气的程度。
许天殊洗了澡,用上了新买的升降桌,敲完下期节目的文稿后,眼看过了十一点,才拿起手机不卑不亢地回道:“没有,您误会了。”
到了周四,她还是去参加了需求评审会,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旁听确实能加深对业务的理解,突破当前的能力局限。
去之前,她给岑奕岩发消息:“岩总,我下午的时间空出来了,还能去旁听会议吗?”
他回了个“1”。
许天殊到会议室时,产品和技术组已经有几个同事在场了,看到她一运营人员进来,第一时间怀疑她走错了。
“同学,这间会议室被我们订了”。
“是的,我来旁听”。
开会这事说不上有多机密,但互联网人对信息流动天然敏感,尤其是牵涉项目排期、资源分配的评审会,默认只限相关同事参与。
那位男同事眼神疑惑又警惕,朝她看了几秒,前端组有位女同事见状,主动帮许天殊解释:“是岩总带的培训生,来旁听学习。”
气氛微顿了一拍,产品同事互相交换了个眼神,最后点点头,语气平和了几分:“噢,那坐后排吧。”
“谢谢”,许天殊抱着电脑穿过会议桌,找了处不显眼的靠墙位置坐下。
刚才帮着说话的女生是上次“拼车”坐她旁边的那位,许天殊认出来,路过时,朝她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业务评审会涉及多个团队,原以为会枯燥冗长,许天殊特地带了电脑来,打算听听就好,没想到一脚踏进了博弈战场。
除了前端和产品,还有设计、后台几个团队的同事参与,十多个人坐满了长桌,轮番发言,来回拉锯,莫名有种压迫感。产品团队坚持要推新版首页,前端组分析了技术实现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