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一月份了,天寒地冻的,哪还有什么新鲜木耳?

刘局长显然不太死心,“晒干的不行吗?晒干的又不是煮熟的。”

“这个我们严技术员也没试过,”郎书记说,“要不我回去和她问问提取的方法,您试试?”

话说得很客气,话里的意思却没那么客气,您难不成还比我们严技术员更懂?

刘局长当时就被噎了下,他发现这个郎中庭现在真是胆子大了,仗着有瞿明理撑腰,连他的面子都敢不给。

郎书记却是清楚得很,自己早就上了瞿明理的船,给不给刘局长面子其实都一样。

见刘局长没说话,他也就接着解释:“菌种的培养还需要专门的培育室,现在都快十二月份了,其他林场也没法建啊。”

这也是个问题,现在土都冻实了,哪还可能盖什么房子,来年再盖也来不及了。

而且这个菌种的培养一听就很麻烦,就算其他林场有培育室,也得他们真能培育出来。

刘局长不再说什么了,其他人就更不可能说什么,别的林场明年要是也想种木耳,还真只能从金川林场买菌种。

这可真是,技术没让人家拿出来,反倒给人家又添了一笔生意,刘局长很是气闷。

“那郎中庭同志的这个建议,大家有没有意见?”瞿明理还是问了众人一句。

刚才被狠狠打了一回脸,谁会在这个时候唱反调?众人全都表示自己没有意见。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但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到底让哪个林场搞?总不能所有林场都搞吧?

金川林场今年能有这么好的产量,是因为用了三个林场的木头,就算今年采伐任务比去年重,也顶多还能再开两个点。

有人沉吟起来,“不是说金川林场去年要了三个林场的木头?要不就从这三个林场里面选?”

算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这三个林场都很响应局里的号召,配合局里的工作,完全可以优先考虑。”

“也不是其他人就不配合局里工作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金川林场后来不是不要了吗?”

谁在下面林场没几个熟人?这种好事谁又不想帮自己的熟人争取一下?

接着就有人提了其他的林场,“都在一条小火车线上,来回运输菌种交流技术也方便。”

“那望山林场不是更方便?今年才刚修了路,都不用等小火车或者内燃机,用马车就能来回。”

众人各执己见,刘局长更是在里面和稀泥,“这么重要的事,总得问问几个林场的意见吧?”

这还是当初要修路时瞿明理说的,被他拿来用了,“咱们在这讨论半天,万一人家场里资金不够呢?万一人家没有这个意愿呢?”

最后他做了总结,“所以这事还得把各个林场的同志都叫来,大家开会商量商量。”

但估计等现在这个会一散,各个林场就该陆续收到消息了,然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谁更有本事。

瞿明理心里跟明镜似的,还知道刘局长会提这种建议,要么能损人,要么能利己。

但他也没反对,“那就等月底所有林场都过来开会,拿到会上讨论。”

果然这边一散,很快就有其他林场收到了消息,还有人把电话打到了郎书记这,跟他打听情况。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