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0再加澄水的12000,30000多瓶了。”将定金入完账,庄启祥算了下。

看起来好像不多,但这都是稳定的客户,只要不出问题,除澄水的几个镇后续都可能会继续扩大生产。

而且去年还是他们到处打电话,想尽办法才拉来两笔订单,今年已经有人会主动来参观了。

庄启祥算着,总觉得这创办一个新单位就跟养孩子一样,一点点拉扯大,每一点成长都让人感到欣慰。

就是孩子大了,惦记的人也多了,没几天他家里就一连迎来两位客人。

早上他来上班,路上又碰见一个,弄得他进单位的时候脸都是板着的,比平时还要严肃。

严雪那边其实也有人找,只是没庄启祥这边多,毕竟她在中心只是个副经理。

但有些事去年还好挡,今年恐怕就没那么好挡了,她还是找上了庄启祥,“中心明年得招人了。”

“人手不够?”庄启祥其实也在担心这件事,毕竟明年的订单比今年多了一半还多。

果然严雪点头,“多10000多个罐头瓶得清洗、消毒、装培养基,至少三月里和四月里得雇两次临时工。”

“这个好办,跟局里的家属队说一声就行。”县林业局也是有家属队专接各厂和参地的临时工的。

不好办的是另一件,严雪说:“长期工也得招两个,今年我还打算继续研究用锯末子种植,郭长安也想试试木耳菌种能不能杂交。”

“木耳菌种杂交?”严雪还想继续研究锯末子种植庄启祥不意外,让他意外的是后面这一句。

“对。”严雪给了他肯定的答复,“他说水稻都可以杂交,想试试木耳可不可以。”

水稻的优秀品种就是通过和野稻杂交得来的,而刚好,木耳也分二代菌种和野生菌种。

培育中心搬到县里后,严雪和郭长安甚至专门上过山,收集当地的野生木耳提取孢子,发现跟金川那边的也是有细微不同的。

而培育中心既然专做菌种培养,就是要反复试验,培育出最优质的菌种用于推广和售卖。

只不过要做研究和试验,工作就多了,现有的人手肯定不够,最少要再招两个长期工负责一些杂事。

就是招人的口子一旦开了,有些事就不那么好拦了,庄启祥沉凝了面色,“你想招两个啥样儿的?””最少有一个高中毕业读过书。“严雪说,“我还想再带个技术员出来,明年咱们就要同时负责四个镇的基地了。”

高带娣虽然什么都会干,也干得很好,但她没法教别人,要下林场,还是得再带个人出来。

而相比于年龄偏大又读书不多的,年轻且受到了系统教育的人往往学习能力更强,更容易上手。

这个庄启祥也知道,但越是要读过书的,就越绕不开那些来找他的人,他总不好去林业局外面招工。

那样就要惹众怒了,林业局那么多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还没解决呢,竟然去解决局外人的。

他望着严雪沉吟片刻,“你也知道有人一直想往中心塞人,这事儿你怎么看?”

“看人吧。”严雪说,“虽说能往咱们这塞的家里都有点门路,但也不是所有家里有门路的人都不愿意做事。”

最主要的还是县里跟林场不同,知识青年是一个外流的状态,他们也没有办法想招谁就招谁。

但到底谁愿意做事,庄启祥并不了解那些人,也无从分辨,闻言不禁又皱起了眉。

倒是严雪看着笑了,“庄经理您也不用为难,到时候都叫过来,一起参加个面试不就得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