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宋长叙提点了杨翰林几句,他就继续处理公务。有翰林请折子想去做乡试的主考官,宋长叙把他们的名字上呈给内阁,等内阁做出决定。
晌午到膳堂用膳,裴升荣对这次去乡试做主考官势在必行,他瞧着也是信心满满。
“宋兄,我这一走,你只好独自吃饭了,放心吧,我到了外边会想你的。”裴升荣拍了拍宋长叙的肩膀。
“裴兄去后回来应当就能升官了。”
裴升荣倒是有几分不在意,“能升就升,我还年轻不着急。对了你家孩子的满月酒我可能赶不上了,等我回来后再给你送礼。”
他突然想到什么,眼睛一亮,“要不要定娃娃亲?”
宋长叙:“……”
“裴兄,你家都还没有孩子,怎么定娃娃亲?再说了,孩子的事孩子自己做主,定了娃娃亲会限制他们,等他们有了基本的认知后自己找自己喜欢的人吧。”
裴升荣有些遗憾,“好吧我家是还没有孩子,沈兄家有,若是你这胎是个哥儿或者女子就能结亲了。你跟你夫郎都是极好的性子,这样的人家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差。”
宋长叙心中一暖,“多谢裴兄的认可。”
两个人吃完后就离开了。宋长叙把翰林院的翰林大部分摸清了。
这里的翰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就是什么事都不做当个混子,还有一类是清贫勤奋的翰林,还有一类是已经心如死灰,上官布置什么任务他就做什么,别的都不会做已经是官场上的老油条。
清贫勤奋的翰林,宋长叙注意到几个苗子就推到吏部去了,这些老油条留着他们只能做守成的官员,还要上官约束,懂得迎合之道。
上官喜欢什么样的官员,他们就能变成什么样的官员,所以这种官员是不能放到地方上独当一面的,只能放在京城,有人威慑着,他们的胆子才会缩回去,不然就是懒政,或者直接贪污。
还有领着朝廷俸禄不干事的人,宋长叙写了折子给陛下,看陛下如何抉择。
“毕竟等明年殿试后,翰林院又有不少新人了。”
宋长叙突然想到什么,他写了一封信,等下值后就去驿站把心寄过去。
他想起来冯兄说过他还想试一试能不能考上,他写了几本他认为有用的书籍还有鼓励他一番。
还有林蒲不知道如何了,他说他不喜欢科举,该是在水波镇上过的也应当潇洒的过着。
宋长叙想到在小镇里的两个好友,心中有些思念。他买了一些零嘴回到家里,先去主卧,许知昼在床上睡觉,他轻手轻脚的把官袍换下来。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科举时看的书,打包起来,让马车到驿站把这些东西寄给冯信鸥。
他去花园透透气,看见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宋长叙迟疑的喊道 :“爹?”
宋业看见是宋长叙,眼中一亮,“长叙你下值了?”
宋长叙迈步走过去,“爹你跟娘来了,我都不知道。”
宋业打量宋长叙,他跟这个儿子有两年没在一起过年了,宋长叙的模样没有多大变化,但气质变得更加成熟从容。
比起在村里的时候少了一份稚气,同样也少了少年意气风发。
宋长叙看了看宋业,他发现宋业脸上的沟壑更深了,手指放在石桥上,他看向他的手指有裂口。
宋长叙走在他身边跟他一块把手放在石桥上问道:“早就想爹娘过来了,我走后,爹娘在村里怎么样?”
宋业是个憋不住话的,他跟宋长叙说了他们在村里的事,儿子在京城做官,村里的人都不会欺负他们,只是偶尔有些觉得孤独。
宋长叙是一个擅长倾听的人,他就听着宋业说话,等宋业说完后,他回过神来说道:“我话是不是太多了?”
宋长叙笑道:“听着这些话有亲切感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