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来了,也不能就这么不要,于是还是决定生下来。
谢濯安生下来在他爸妈身边被养到一岁,就被送回了爷爷奶奶家,那会儿谢濯铭四岁多,谢鸿和商应清觉得养一个小孩两个小孩没区别,就把谢濯安带回了家。
所以谢濯安从小就是在商乐家长大的,和他爸妈见的面不多,因为谢澜和沈岚非常一以贯之的维持着自己的乡村隐居生活,就算是和爸妈见面,谢濯安也是被谢鸿和商应清带着去乡下时才能见上一面。
商乐一直都把谢濯安当亲哥哥,上了小学后才知道原来谢濯安有自己的爸妈。
她其实不太明白大伯和大伯母的想法。
小时候跟着一起去乡下看过他们,谢澜和沈岚都是很好的人,因为种地自给自足,面相都是儒雅而温和的,还带着她去抓过蜻蜓和蝌蚪,摘过野果子,每次见面都是愉快的。
但作为父母,他们对谢濯安又完全称不上尽责。
小时候谢濯安还能每年几次去看看他们,后来他们觉得和外界往来太频繁了,定了时间,每年只能去一次,有时候去了他们也不一定开门。
现在换了更偏僻的住所,估计更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了。
手机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他们也不用,觉得纷扰。
“反正去了也只是把东西放在门口,人都见不到。”商少元说,“你去了还失望。”
“现在不会了。”谢濯安说,“习惯了。”
“怎么可能习惯。”商乐站在商少元这一边,“下次去给我打电话吧哥,我和商少元都有时间陪你去的,你一个人进山多不安全。”
她记得很清楚,高一时候她和商少元陪谢濯安一起回去过,那天是谢濯安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日子,他考上了谢澜和沈岚的母校,就在本市,全国最好的政法大学,想给爸妈一个惊喜。
他们之间的联系太少了,少到谢濯安只能用这个方法,才觉得自己能稍微靠近父母。
那天谢澜和沈岚都在,但是他们表现的非常平静,听他说了考试成绩,看了他的通知书,就让司机带着他们三个人回城了,甚至没多说几句话。
再后来,谢濯安和父母之间的维系只剩下谢澜列来的书单,谢濯安不再每年都去看他们,但是不管书单上的书有多难找,他都会想方设法的找到。
五年前他们换了地方,搬到了山里,开车只能到三分之二的路程,剩下三分之一得走进去。
谢濯安背着书去,把书放在他们门口,有时候会坐一会儿,等等看会不会有人给他开门,但大多数时候只有山林间的风声陪着他,他自己坐着看看景色,再自己一个人离开。
他有父母,又过的像没有父母。
好在他还有另一个更像家的家。
有一群把他真正当家人、陪在身边的人。
“准备吃饭——”苏姨在厨房里喊了一声。
“走。”谢濯安把泡好的茶和几个杯子放在托盘里,起身的时候扶了一下商乐,“少元要不要背桑桑过去。”
“她不给背。”商少元从茶桌另一边绕过来扶商乐。
商乐被扶起来,手里还端着杯子,等她把茶喝完,商少元顺手接过去弯腰放在桌上。
“这个茶味道有点熟悉……”商乐边蹦着走边回忆。
“茗景区那边出去,一个新弄的茶山上的茶,朋友送的。”谢濯安说,“我觉得还不错。”
商乐想起来了:“我喝过,我还买了一些呢,忘记带了!都怪商少元催我。”
商少元也想起来了:“你就是在那扭的脚吧。”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