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干,只卖了学校学报的安利呀!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写到现在。想着一口气更,八千字,算下来一天四千也是加更了!(努力理直气壮)

老样子掉落红包哦本章√

=

今日日记:

宁知星:我好慌,但我不能表现出来,我真的没有拐卖人家学校教授阿喂!

肖烨:(记录)阿星的魅力有点大。

宁知中:今天又有了新的灵感呢!

宁振涛:一定不是我给自己挖坑的,一定不是!

首都大学众:?等一下,学生没挖来,怎么教授也跟着跑了。

科技大学:天上掉馅饼了,快点捡!

好食记众:(泪目)我们有全天下最好的厂长,没有之一!

第125章

许教授为首的教授团队年龄最低的一个,也已经近60了。

他们来之前,就已然有了觉悟,他们是要来帮助这个新兴的团队,保护好国家关于机床进一步研发的希望之火的,而不是来给这希望之火加负担、泼冷水的。

做足了心理准备后,他们虽然还是走的调动程序,可实际上就没人是奔着经济利益来的。

按着许教授的话就是:“这些年来国家没亏待我们,虽没有大富大贵,可谁家也不短吃短喝,反正都是老骨头了,少赚几年钱也不打紧。”

他们甚至都想好了,这要是科技大学经费受限,他们连基础工资都可以返还,只要给个吃住的地方不行,像是许教授等几个家里相对阔绰,有点存款的,还特地把家里的钱给带上了不少,寻思万一实验经费不足,他们可以补上。

他们这倒不是不信任科技大学,可国内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虽说这几年已经比刚建国时好了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这还在起步发展阶段,科研经费有限,需要研究的项目却很多。

而且最让人犯愁的是,不少项目都是得要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来做参考的,且不说能不能引进得到吧,只要你想要,那就得烧外汇,哪那么多外汇能烧?

有时候报告往上打,隔个半年一年都申请不来。

他们在首都都是如此了,更别说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项目了。

再加上这项目的负责人还是个本科学生,年纪又小,平时肯定不懂运作人脉——可别小看人脉这东西,有时候条件紧张,他们就靠认识的人来置换资源。

这么一想,小姑娘能够在之前的条件下研究出这么多东西,那简直是天赋卓绝好吗?这要是能有人帮助,那不得一日千里直接上天?

许教授夜不能眠,惊醒后在黑暗中久坐,坚定地做了决定。

比起在首都等着项目重启,他更应该来给宁知星一点小小的帮助,也避免这孩子踩坑,落入陷阱,所以他们一定要来,而且是马上要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