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见,但是让他等着,一起用晚膳。

一直到华灯初上,康熙才有空闲,十四阿哥才见到他,还是在饭桌上。

“听说你今天出门去了?”康熙跟十四阿哥一起用的晚膳。

吃的比较清淡,因为晚上也不干什么,不过桌面上摆着的都是一些河鲜,是十四阿哥爱吃的东西。

难得出来一趟,康熙也乐意多让十四儿子吃点想吃的东西。

于是桌子上就清蒸桂鱼、红烧鲫鱼,爆炒黄鳝,河鲜蒸蛋等等。

尤其是一道鸡皮虾丸汤,很是新鲜开胃,康熙喝了一整碗呢。

“是啊,看了看盐的问题,皇阿玛,您对盐务怎么看?”十四阿哥不得不求教一下康熙。

他对盐务这一块是一穷二白,就得问一下老爹啦!

康熙想了一下,缓缓道来。

食盐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人都得按量消费,食盐官营就是以政府行为垄断整个市场,老百姓要买盐,只此一家,根本还不了价。这项制度让统治阶级敛聚了巨额财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莫不牢牢把持盐政,将其作为“国家大计”来抓。

等到了明清两朝的时候,就把食盐官营了,老百姓缴纳的是直接税,政府有“与民争利”的嫌疑;私营,老百姓缴纳的却是看不见的间接税,明明缴了却没有名分,而且无形中给商人做了嫁衣裳,政府做的是“劫贫济富”的勾当。

其实不管官营还是私营,前提是百姓得有买的能力,如果不堪重负,死活不吃盐,政府也拿不到钱。

但即使这样,康熙也有办法抢到钱,钱都让那些盐商们给搜刮走了,一层层的关系网,不知道传了多少代。

食盐虽说是必需品,但吃多了不好,所以市场空间有个饱和度,就是按唐朝的食盐税率,最多赚上十几倍的钱,政府还缺钱怎么办?

十四阿哥一想到这里就问了一下关于盐政的问题,结果他才知道,他皇阿玛康熙,太有才了!

第144章 最有才的康熙

他的皇阿玛,想了个办法:定指标。

老百姓每天吃多少盐自己说了不算,而是由皇帝直接定任务。

康熙规定每人每年买盐的指标为十七斤,只能多不能少,而且提前半年把盐分给你,到秋后再让你用稻谷和蚕茧还账。

十七斤盐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人每天要消费一定指标的盐,不管大小,只论人头。

十四阿哥吐了吐舌头,心说怪不得在清朝后期,八旗兵士在战场上常常一触即溃,敢情是上辈人盐吃多了,可能是遗传了高血压的毛病……咳咳,这是他瞎猜的哈。

“可就算是如此,也防不住这帮人偷税!”康熙一想起来就不服气的很:“他们这帮盐商,一个个富得流油却对朝廷一点都不忠,把官盐私卖,都是常有的事情,更是形成了一定的销路,让人防不胜防,比如给官盐里头兑沙子,就说是盐场那边的废盐,你能怎么办?更有那好盐,直接就说是废盐了。”

十四阿哥呲了呲牙:“这是写作官盐,读作私盐,是吧?”

“你这促狭鬼!”康熙都被他的话逗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十四阿哥点点头:“我懂。”

江南在大清看来,本就不安定,而不安定的因素,还是大清在最初,杀戮过重的原因。

一个游牧民族,想要坐稳江山谈何容易?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