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渐多,循以南北,而雄、霸以北,无宁岁矣。”
故而最早的时候,这里是属于塞外的地界上,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凄凉诗句。
永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因此有“小黄河”、“浑河”之称。
下游河道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而且迁徙不定,故旧称“无定河”。
明代以后,永定河洪水愈趋严重,迁徙改道更加频繁。
一直到清朝康熙三十七年,进行了人工改道,才让这条起伏不定,时常闹水灾的河流,渐渐的安定下来。
所以康熙才赐名“永定河”,将原来的“无定河”给改了个全新的名字,寓意好,也让人欣喜。
不同于现代的永定河,清朝的永定河,周围都是用石头和泥沙堆砌起来的堤坝。
又有铁索木板桥立于其上,方便两岸百姓来往。
这都是新修的堤坝和桥梁,百姓们看着这样的堤坝也有了安全感,起码不会担心河水泛滥,淹没田地庄稼。
康熙的到来,更是引起了百姓们的欢唿。
不过这里主持修建的是直郡王,可惜的是今天他没来!
但是这里的确修的不错,竣工之后,也很气派,康熙甚至走到了那桥上,观看了一下桥上的各色铁链和牛皮绳子,麻绳等等,这样的东西,起码能坚持十年八年的,到时候再修就是了。
就是他们来的不太是时候儿。
如今是四月份,北方的杏花都开了,可同样的,冰雪也融化了,很多地方的河水都在上涨,这在南方叫“桃花汛”,在北方叫“杏花汛”,其实就是指的三四月份开春儿的时候,上涨的河水,统一叫“春汛”!
很不巧的是,康熙巡视永定河的时候,这春汛就来了。
河水滔滔,浪花很大,风高浪急,偏偏康熙非得去看看桥怎么样,还上去了。
那桥上不可能承担太多的人,所以桥的两边岸上都是人,可是陪着康熙上桥的只有十四阿哥,十三阿哥,以及当时跟着直郡王一起修河堤的九阿哥和十阿哥。
桥不长,但是谁有资格跟皇帝在一座桥上呢?
何况这铁索吊桥晃晃悠悠的很不安全的样子。
跟上桥的人除了皇子阿哥,就是几名康熙信得过的贴身大内侍卫们。 网?址?发?B?u?Y?e?ǐ????????e?n?②????????????????
八阿哥作为副手,在没有直郡王在场的情况下,他就成了介绍这里的人之一,当时他可是跟直郡王一起修缮的这里,他主管的是砖石木料的供应,能提前完工,他也是有功劳的!
于是说的滔滔不绝,康熙也听得认真。
十三阿哥看着这里有点危险,但是他不能开口说什么,因为他发现,他虽然被放了出来,但是康熙让他跟在身边,不是为了显示宠爱,而是为了就近监视!
这个事儿他没跟十四阿哥说,但是十四阿哥大概是看出来了什么,每次都跟他一起,还跟小时候似的,加上四哥也很照顾他,倒是让十三阿哥好受了许多。
虽然皇阿玛不待见他,但是他也不能无视皇阿玛的安危于不顾。
可他不能说,只能示意十四阿哥说。
十四阿哥一直在害怕好么!
这特么的什么桥啊?铁索倒是结实,可不耐腐蚀,会生锈断裂!
底下用木板铺成,用粗的牛皮绳子系着,还有三个指头粗的麻绳。
这能有什么用啊?还不如修一座石头桥,万年不坏,肯定不会被水冲走。
话说,其实要修建石头桥也不错,可关键是,当时直郡王为了赶工期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