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
白忠查了一下,发现兴盛七年果然开了乡试。
再一翻秦省别的县和府,果然在兴盛七年前的生员册子都没有了。
白金团小心的窥着他爹的脸色。
这岁考只是测验秀才成绩的考试,不像考秀才考举人那样正式,只写本人姓名,不写祖宗三代的姓名,这唐盛考秀才时的卷子册子都被烧了,就办法知道他的父亲祖父叫什么名字,是不是京城唐家的后代了。
而且这祝贼录出来的秀才,试卷也不可能送去京城复核,京城那边也没有底子可查。
怕他爹生气,白金团便询问兴盛六年以前的册子卷子还有没有,他们倒是找到了两个蒙尘的箱子,可惜年代久远,又是祝贼那时的册子,根本就没人保管晾晒,有些生了虫。
不过还是能翻的。
里边是三个府的一部分卷子,没有咸阳府的。
于是两人只好去查科试名册。
只要唐盛考了科试,肯定能查出来。
不过可能是唐盛实在没有天赋,他前十几年的岁考成绩每次岁试都在第五等,再往后有了长进,也不过是第四等而已。
白忠询问一下旁边这两人,唐盛没考科试正常吗。
刚才那个人笑道:“这岁考别说四等五等了,就算是考个三等科试也不好过,更不用说考中举人了,是以一般只有岁考成绩在前三等的才会去参加科试。四等五等的也有,不过很少,毕竟考一次就要一次银子嘛,没把握的人也不会花那个钱。”
看来这边是完全没有消息了。
两人怕遗漏了信息,又再查了一遍,还是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不过白忠还是找了笔纸,把唐盛的笔迹描摹了出来。
等离的远了,不会隔墙有耳时,白金团对着他爹抱怨:“还说这苗提学年风评好,结果见了银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可见平时的好名声都是装出来的。”
从苗家的历史和处事来看,苗家人的风评几十年来都很好,白忠这时觉得大家看走眼了,或者说,这世上没有人能不为银子所动。
白金团觉得自己帮了忙,又小声提议着:“那要不,咱们去奉天县使点钱试试?”
父子两人又做车去往了奉天县。
秀才不爱岁考,入学三十年后能不考就绝不会考,是以白家父子没有想到,唐老爷子在能不参加岁考时,还会再连续参加六年。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ù???e?n????????????????????则?为?屾?寨?站?点
他们不知道,等他们一走,苗提学就把跟在他们身边的那两个人叫去问了话,知道情况后就让他们下去了。
只是有些好奇,这唐家到底是什么情况啊,他俞叔叔还写信让他照顾,让他见机行事。
他第一次没应他们,就是让人去查白忠那两人到底是来查什么的,想来想去可能就是笔迹和祖宗姓名及文章这一类的。
笔迹那唐盛以前过年时会写对联,很好找;祖宗姓名他也没有查出来;至于文章,文章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且那两人想查的是名册不是文章。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收了那银子,会让他们像第一次那样离开。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