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有意给夏菊花卖好,笑着回答:“人家可不是认我这个亲戚,是看在你面子上才炖鸡的。”
车老板儿连忙摇头:“我就是一个赶车的,哪儿值当人家特意给我炖鸡吃。管饱饭就不错了,人家还是拿你这个亲戚当娘家客。”
说完两个人都笑了起来,心里分别想着下回来拉炒好的花生时,给夏菊花带点儿什么东西补上这顿饭的情儿。
平安庄编席的妇女们,这两天也恨不得拿出点儿东西来,好好感谢一下夏菊花。
为啥不感谢人家?一张席供销社提价五毛,生产队给她们记工分就每天多记两个,等于一天让她们多挣两毛钱,算下来比春种秋收时挣的不差啥了。
春种秋收时活多重,现在坐地场院里只是动动手就把钱挣了,可都是夏菊花编出新花样带来的。如果还不觉得夏菊花好,有良心吗?
如果跟自己的利益不冲突的话,大部分人都不会昧着良心装成看不见谁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场院里编席的妇女就是如此,现在她们嘴里夸着的夏菊花,连夏菊花自己都快不认识了。
不认识也得认识,每一个单独来向夏菊花请教的妇女,不先夸她两句,都不好意思把问题问出口,夏菊花只好无奈的接受了这种相处模式。
夏菊花觉得不适应,妇女们一开始也很忐忑。毕竟夏菊花刚来编苇席的时候,很有几个人想等着看她的笑话,也附合过李常旺家的说法。要是夏菊花是个报复心强的人,教花样的时候故意说错一点儿,或是问一遍就不耐烦了,自己学不会怎么办?
所以得夸夏菊花,狠狠的夸她,夸的她不好意思藏私,夸的她顾不上编自己手里的席子,夸的她留在场院里别回家,方便大家随时请教。
夸着夸着,大家发现夏菊花虽然话不多,说之前总有点小小的停顿,好象在心里想着说出口的话合不合适,可她真不藏私,说出来的话一句是一句。
说完也没别的废话,低头接着干自己的活,你要是没听懂重新问她一遍,她还会耐心的回答你,实在还听不明白,她会让你看她是怎么编的,看多长时间都没问题。
一下子,夏菊花竟成了场院里最受欢迎的人,安宝玲看着都服气的说:
“嫂子,我还以为上次她们托我跟你说,让你编慢一点,你会对她们的意见,不愿意教她们呢。毕竟这手艺没谁愿意白教给人。”
安宝玲说的没错,不提前几天妇女们隐隐排挤夏菊花的事儿,就说手艺,除了自己家的闺女媳妇,就没有跟夏菊花这样无私教给别人的。老话说的好,艺多不压身,也就是现在啥都归集体,要是往前数二十年,谁有点儿手艺都当成传家宝一样藏着怕别人学去。
夏菊花不在意的一笑:“我一个人能编几张席,大家一起编才能完成供销社的订单。再说了,生产队不是每天给我多记两个工吗,我不亏。”
亏与不亏,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称,否则这些老娘们看着夏菊花不管编多编少,一天稳稳记八个工分,早把生产队吵翻天了。
安宝玲看着向她们坐的地方走来的李常旺家的,声音有意提高点儿,笑着说:“咋不亏,你又不稀罕这一天八个工。”要是嫂子留在家里炒花生,一天咋也炒它个二百多斤,挣上两三块钱。八个工满打满算才多少钱。
李常旺家的听到安宝玲的话,脸上就有点讪讪的。不为别的,就是觉得安宝玲这话是冲着她说的。因为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