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也很好了。”通山族长苦笑着说,术师如果知道,过去他们为了几十或者几百斤粮食需要付出多少,就会明白哪怕是条件变差之后降低的产量对他们来说也已经非常丰足了。
塔山族的族长也说道:“大家一起做,一年最少可以开出几百亩平地,种出来的粮食不仅完全够吃……”他看了一眼黎洪。
前遗族的翻山众首领没有回应他的视线,塔山族长的言外之意却不难被周围的人理解,术师为将来立下的堪称宏伟的五年目标中,包括土地产出在内的所有物产,那些个庞大的数字显然是必须外销才能消耗的。至少在见识到马铃薯这种作物的产量之前,术师提出的目标对他们来说还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理想,而现在至少在农业方面,已经有一条看起来非常平坦的道路摆在面前。
“马铃薯这种作物的营养比较单调,作为主粮还是有点欠缺。”云深说,“开春之后扩大种植面积是肯定的,不过露天大田种植和温室环境有很大不同,作物的生长状况会明显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除了土壤耕作和肥水管理,还可能出现鼠害,虫害或者病害。”
沼泽深层的泥炭是一种相对纯净的种植介质,表面植被经过一次焚烧的表土也算是经过了初步消毒,可能还有品种陌生的因素在内,在温室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不仅技术指导手册上注明的常见病一样也没有发生过,连虫子都十分罕见。
“术师,您是打算在春季开始之后种植新的作物吗?”韩德族长问道。
“我打算用一部分土地种植春小麦。”云深说,“如今已是二月初,小麦种子的春化可以开始了。”
大多数人对马铃薯这样高产的作物都感到很满足,虽然口味单调,吃多了肚子也会难受,但容易入口,易存放,种植方式简单,最重要的是产量实在高得惊人,不过术师要做的事情从来没有错误的,这个“春小麦”既然是他决定要种的作物,一定也有它本身的特殊之处。
“春化?”有人疑问道。
“为了让种子正常萌发,需要将它们放置在寒冷的环境中处理一段时间。”云深说,“春小麦的产量相对较低,生长周期较长,对土壤和肥水等种植方面的技术要求也高一些,不过相比本地品种,它们经过长期改良还是有优势的……时令方面的事我就不了解了,这方面工作是由山丁负责的是吗?”
“是我,术师。”一名手脚粗大的遗族中年男子走出半步应道,他的手上还带着泥土,刚才的采收他也参与了,因为术师可能有所安排才跟过来。
“还有一些作物要成规模种植,像是玉米,花生和甜菜,”云深说,抬头看了一眼温室外云层厚重的天空,“这块土地还是太陌生了,没有能够用于参照的气候记录和种植经验,物候学对我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学科……”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