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的还好,颇有点没心没肺的,距离这样的事情还有远冉佳仪,年龄相差不大的林家军和林建慧就颇有些难受了。
不难以象,林建党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明天,在城里工作这么难找的时候,下乡是他们没有选择的选择。
考虑了一天,顾及到剩下几个孩子的心情,冉佳仪最后还是决定要给林建党寄点东西过去。
当然,寄的也不多就是了,因为林家情况本来就不大好,尤其林建党下乡了之后粮食关系也转过去了,林家这边那就没有他的那份口粮了。
这个时候,粮食比什么都金贵,没有粮票,有钱也难以买到粮食。
最后东拼西凑,冉佳仪还从左邻右舍的都借了点,凑了几张全国粮票和十块钱给寄过去。
随着一起寄出的,还有几封信,为什么说是几封,是因为冉佳仪除了自己写了一封外,还让几个孩子分别给他们大哥写了一份。
冉佳仪的信里主要强调的是家里的困难,讲述了下自己这次凑齐这些东西有多么不容易,让他好好珍惜,以后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又谆谆教育他下乡了好听组织的话,跟组织走,努力为农村做贡献。
总而言之,要多嫌弃就有多嫌弃,必林建党看了也之后以后不该这么找家里哭诉,当然就是再哭诉,冉佳仪也不准备再给这么多东西了。
乡下一堆夫妻的公分就足以再养几个孩子,林建军正是18岁的好年纪,怎么说赚的公分也够自己吃用的了,总不能永远指望着家里。
————-
东西最后被冉佳仪拿到邮局寄出去了,只是林家的气氛再次陷入了沉闷当中。
尤其是原本还意气风发的林建军和林建慧,显然都有些着急了起来。
现在已经是十月份,早的明年三四月份可能就会安排人下乡,晚的到六七月份也就差不多了,可以说,大形势下他们在劫难逃。
这种情况下,要么办法搞到一份工作有一个岗位,要么就得乖乖下乡,当然,林建慧这样的女孩,嫁人也不失为一种途径。
只是这些都要在下乡的名单确定下来之前弄好,要是名单出来了,就不可能不去了,否则那就是违背领导人的意思,不愿意服从组织决定,在这时候可是很严重的罪名。
冉佳仪知道他们在偷偷的找门路、找关系,只是她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时候的工作多宝贵,近一年来县里的厂子几乎都没有再公开招人了,进的要么是顶岗的、要么就是悄悄塞关系进来的。
只是林家一没关系,二没有钱,什么都白搭。
冉佳仪来到这里这么久,虽说也赚了钱,可转头就花的差不多了,几乎没剩下多少。现在一个岗位动辄好几百的价钱,对于此时的林家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不管底下是如何的波涛汹涌,冉佳仪面上都稳如泰山,丝毫看不出一丝波澜。
见了原主上一世几个孩子的去路,冉佳仪心里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不管几个孩子出了什么办法,是自己走门路也好、是嫁人也好、做上门女婿也罢,总归都是他们的造化,冉佳仪这一次只需要让自己做到一点,那就是不依靠几个孩子而活。
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一个人得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勇气,否则她都永远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时间就在这样尴尬的氛围里越走越远,十一月很快过去,时间已然来到1969年的十二月,冬天来了。
在这期间,冉佳仪又收到了林建军的几封信,只是与第一次的送物资安慰相比,后面冉佳仪也没有再送多少物资,都是以鼓励安慰居多,就连信都由原本的一页纸扩展到了两张纸。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