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远离了秋收的繁忙,窝了一个冬天,看见久违的绿色,总是叫人心情舒畅的。
林建军的信里就隐隐透露出这么个意思,且春天乡下屋子要更为丰盛些,路边的野菜、山里的野物, 都是无聊生活里的惊喜点缀。
最近的一封信里, 林建军主动提起了下乡后的趣事,是前阵子寄出来的。
有舍必有得, 就是这么个理儿。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ī?????w???n??????2???﹒???ō?m?则?为?山?寨?站?点
“都也听到了,你们大哥在乡下过的也还不错,那么多人都过来了,你们就是下乡了肯定也没问题的,建军,尤其是你,与其跟没头苍蝇乱转,还不如好好准备下乡需要的东西。”事情已成定局,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这是冉佳仪最后的规劝。
比起后世多样的选择,这个年代的选择无疑是十分贫瘠的,或者说压根就没有选择,找不到工作就得下乡,这是现在铁打的事实,没门路没钱,谁也无法改变。
林建军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胡乱的点点头。
冉佳仪就当他应承了。
冉佳仪看着信, 一点点读给几个孩子听, 权当稍微缓解了几个孩子的焦虑。
下乡, 曾经无比遥远而陌生的词汇,因为身边有人离开一下子就变得近了。
纵容孩子的某些恶习反而是在害了他们。
等时间正式进入8月份,城里的知青下乡宣传工作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说周围邻居同事们的抱怨,但说自己家里,冉佳仪近期就接收到了不止一波前来做动员的知青办干事。
这让冉佳仪颇有点自己是被熊孩子找上门来的家长,但事实远比这些要残酷的多。
冉佳仪送走第三波前来动员的一男一女,不可避免的颓了。
从他们的口中,冉佳仪知道了,8月份还只是动员,但等到了9月份,那可就是强制下乡了。
下乡的地儿是不少,可好的地方就那么多,先到先得,这是谁都能看分明的事情,可是总有些人不撞南墙不死心,失去留下的最后希望后,只能沦落到下乡去环境最差的地方。
鉴于这个二儿子近期的表现还不错,冉佳仪难得提点几句。
“建军啊,刚才知青办的干事可是说了,现在选,你还可以去好一点的地方,要是等到九月分配,指不定就是哪个西北荒地了。”
也不是说西北荒地不好。前世很多建设大西北的英雄们就是在下乡阶段选择了只身奔赴荒凉的西北,在黄土地上拓荒、为西部经济发展做建设。
但可惜的是,林建军并不是这样的人,他只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只顾得上自己眼前一亩三分地的俗人罢了。
俗人活着,可不就得考虑吃喝这些小事儿。
之后,是林建军良久的沉默。
长痛不如短痛,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可能晚一刻下乡,谁又想早一时半会呢?
林建军只觉得自己面临着此生从未有过的艰难抉择。
是现在自己下乡,去一个条件好的地方,还是再最后努力一把争取一次机会,代价可能是去条件更加差的地方。
林建军脑海中,理智和情感相互冲突着,感情让他选择后者,可残存的理智告诉他,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