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粮食?”
官府粮仓里的粮食不多,这样熬粥撑不了多久。
她前段时间听那位布政使讲在春末洪涝还未成灾时州府的粮仓陆陆续续的起了几次大火,往年的存粮基本上被烧完了。
至于是真起火还是放火,她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官家的粮仓里没有粮食。
“都是城中富商捐的。”那衙役露出副苦笑的表情:“您也知道朝廷的赈灾款还未拨下,我们这里穷的叮当响。”
江半夏哦了一声,又问:“都有哪几家?”
那衙役掰着手指说了几户富商人家的名字,直呼这些人都是大善人。
“你问他们做什么?”范清隽从施粥棚处转回来就听到江半夏的问话。
“只是问问。”江半夏转移话题道:“你觉得这粥赈的怎么样?”
她没有说自己的想法,反而先问范清隽。
范清隽皱眉直言道:“一天两次施粥,府库的粮食撑不了多久。”
“不光是这些。”
江半夏从马上下来,立马就有衙役帮忙牵住马,她走到粥棚前问正在施粥的衙役要了一碗赈灾粥,端着碗就地喝了起来。
大米熬得粘稠,颗粒饱满的挤在一起,这哪里是一碗粥,说是碗干饭也不为过。
江半夏吃的很慢,但也吃的很干净。
“你饿了?”范清隽在想自己平时吃喝方面从没有亏待过她,用得着在这里和灾民抢赈灾粥吃。
第三百零二章 汇合
“大人为官多少年了?”江半夏突然问道。
范清隽有些莫名其妙:“有近十年了吧,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
“数十年,大人可曾忘记以前的日子?”江半夏低了声音道:“不是灾年百姓都无法每日吃上白粥,如今这样赈灾,范大人您觉得妥当吗?”
如今还未到最艰难的时候就日日施白米粥,还是浓稠到能竖起筷子的白米粥,等天再冷点,下了雪,粮食没有了,之后要吃什么?难道要吃人吗?
江半夏不敢想,作为切身经历过饥荒的人,她不敢想到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是初秋,郊外林子的野果正是成熟的季节,这些人只要不懒,总弄从地里刨到点能吃的,不至于饿死。”江半夏淡淡道:“树皮、草根、蚂蚱这些都能吃,粮食能省的绝对要省下来,等到冬天没有什么吃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救命。”
范清隽愕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忽视了什么,这样的自己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有什么区别?
“那么”他转身就要吩咐粥棚的人明日将米减半,然后却被江半夏拦住了。
“不妥。”江半夏摇头:“范大人你管的是刑名,施粥的事情应该由布政使管,再不济也有知府,插手别人的政务不妥。”
这话彻底将范清隽点醒了,他一直以来犯的错误就是没有立清楚自己的位置,还当自己是大理寺里的寺正,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
江半夏扫了眼正在施粥的众人,她随便问了个衙役:“是谁让你们这么熬粥的?”
“回这位大人,是布政使大人。”衙役忙夸赞道:“布政使大人宅心仁厚,体恤灾民,瞧这粥用米量足,稠糊的能立住筷子,再没见过像布政使大人这么好的官了。”
江半夏嗯了一声,她既没有赞同那衙役的话也没有否定,反而冷不丁的抓了把生米凑在眼前看。
粥棚里的衙役们有些傻,这位跟着按察使大人来的小公子到底要干什么?
杭州城外密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