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弘历差点让这不争气的儿子给气疯。

当然,这个还是后话。眼下,不知道未来有多苦的弘历正拼命压制努力,尽可能平静平和地看着满朝文武对永瑛小儿花样彩虹屁。

才十周岁多点的半大孩子,竟不骄不躁,嘴角总噙着亲切随和的笑。

特别圆融地,周旋于各国使团中间。

应对自如。

相形之下,他那牡丹台初见先帝,被带回宫教养。曾让他得意了半,哦不,梦里都整个余生的十岁,立刻就相形见绌了起来。

宴会就在弘历落寞,其余所有人对永瑛的赞叹吹捧下结束。

接下来的日子,各国使团数度求肯。想着快点学会财富秘籍,好赶紧转回各自国度。

但太孙爷亲自作陪,言说使者们万里迢迢而来,务必瞧瞧大清风物。也好见见下大清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气派。来日回到各自国家,国君问起的时候,方能言之有物。

这理由合情合理的,简直让人无法拒绝。

当然,他们也不想拒绝。毕竟除了回礼外,这个也向来是各国使团最最向往的环节之一!

珍馐佳肴,倾城国色。还有那无尽美景,无不让来过的都魂牵梦萦。

横竖暂时回不去,何不纵情享乐?

于是,所有人等一商量,欢欢喜喜地随着永瑛一道早出晚归。其中包括虽然没经过,但听其他人绘声绘色讲过的鄂罗斯使团。

但……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特别的骨感。

太孙年幼,声色场所免提。太孙与使臣们的安全为第一要务,许多耗时久、不好做安全防范的统统去掉。

便连记忆中珍馐佳肴不断的宴会都是没有的。一日三餐,每餐简简单单四菜一汤罢了。

别问,问就是今上崇尚节俭,大清自上而下都很朴素。

客人们都要入乡随俗,更何况属国?

鄂罗斯苦寒,许多地界常年冻土层。冬日极为漫长,蔬果极为稀缺,烹饪方式也略简单。这精简版本的伙食,在使臣们看来也是难能可贵。

满意加上有求于人,自然乖乖巧巧。

享受过以往奢靡的琉球、安南等虽然颇有微词,也不敢诉诸于口。

倒是大清少数大臣对此颇有微词。

言说这般计较,损了泱泱大国风范。永瑛也不恼,直接将历年的规格跟如今的花费一比较。光在宴席一样上,省下来的银子就能以万两计。

那些大臣还欲再言,永瑛一个冷眼扫过去:“孤以为,国与国便如人与人。比如孤,会给忠心耿耿的下仆赏赐。与交好的朋友礼尚往来。适当展示武力,让胆敢冒犯于孤的知难而退。”

“但这赏赐多寡,如何往来,也是有说法的。总不好仆从省亲,回来与孤带来家乡产的仨瓜两枣,孤便千金万金赐之。也不好友人与孤一素帕,孤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