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胡琴本身,琴筒(其实就是共鸣箱)是老红木制成...说实在的,红妃上辈子用的那把二胡还是缅酸枝的,可比不上这老红木!一般用老红木的,都是演奏级了。
老红木经过数年的自然阴干,失去了水分,保证了制成乐器后不会因为含水量变化而开裂、变形。也是好在老红木是此时高档家具的用料,而木料在制成家具前也常见阴干的,所以这材料得来并不算难。
老红木的琴筒是后世常见的六角横截面,无论外部还是内部都是波浪状,这样在外形更加饱满美观的同时,也增加了共鸣箱内部空间,无形之中扩大了共鸣效果。
还有琴筒后方滤音、传音的琴窗,裹着琴筒的琴皮(就是平常看见的那层蟒蛇皮,那是真蟒蛇皮,直到红妃上辈子时也没有人工生产的替代品)等等,每一处都是按照红妃记忆中的样子来的。
红妃调了调琴轴,定了音,又给擦了松香,这才上手去拉琴。自然流泻出的音律表现力很强,就着这手感红妃拉了平常用来练习的《孤星独吟》。
这是电视剧《风云》中雄霸见到无名时,无名所拉的曲子,红妃第一次听到就很喜欢,学会之后一直自作练习曲来着。
曲子是现代的曲子没错,但具体到这曲《孤星独吟》却是古风曲,而且不论什么时代,对音律美的感受是一样的,就在红妃拉曲时,原本在小佛像前供花的孟思故也怔住了。
二胡之声本就天然有一种哀戚,再加上也能奏慷慨之声,演奏这曲《孤星独吟》确实恰如其会。既有江湖子弟江湖老的豪迈,又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情之所极,至于潸然泪下!
一曲罢,不知什么时候隔壁教唱的声音也停了,红妃抬头正看到两个搭着□□看过来的人,一老一少,老的那个是老师,少的那个是弟子。做弟子的眼睛很亮,问道:“小娘子拉的什么琴,怎得从未见过?”
“是嵇琴,请孟待诏特意制的。”古时候乐器根本不可能做到现代乐器那样形制统一,一样乐器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再正常不过。一些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出修改也常见,如果改出来效果好,自此传播开,未来成为‘正统’也不是不可能。
“嵇琴是恁般吗?”说话的人似乎自己也有些把不准,但也没有继续纠结这个,而是新的问题冒了出来:“方才小娘子拉的什么曲?”
“听一路歧人拉过,只说是信手而来,无名,且叫它《无名曲》就是。”红妃只能如此说,说过之后那边的小弟子隔着墙说了几声‘妙音、妙音’,这才下了墙去。
“琴虽是我亲手所制,却是未曾想到...”孟思故这个制琴的人也没有想到这把琴拉起曲子来表现力出色到这个程度。他自己制琴时肯定是试过音色的,但一来他并不擅长嵇琴,二来他对红妃请他造的‘新式嵇琴’更不了解,真正的演奏效果总是没那么清楚的。
和孟思故的心情不同,红妃是非常惊异的...他惊异于孟思故凭直觉做出了一把这样好的二胡!
别看红妃对二胡的构造,各个技术要点了如指掌,但只是知道这些是制不出好琴的!就算不说匠人本身需要这方面的经验了,就说制作工艺本身,那也是乐器厂一代一代慢慢试验出来的——形制是固定的没错,但其他的呢?
别的不说,就比如一把二胡的厚薄,是越厚越好吗?还是越薄越好?都不是,它有一个分寸,而且这分寸具体到每一把琴身上,根据材料等方面的不同也有微妙差异。而其中的把握,要靠数代积累的工艺。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