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妃和往日没什么不同,做过早课、沐浴完毕,照例不紧不慢用餐。而等到她用餐完毕了,自有梳头奴来。平常秦娘姨梳妆也足够了,但今次要登大舞台的,她又有重要的演出任务,馆中还是给他派了专业人士来。
红妃让梳头奴等等,自己先进内室,在秦娘姨的帮助下穿上了今天表演用的服装。
服装非常精美,这也是演出服的一惯标配。旁边秦娘姨等红妃自穿上衬裙、合裆裤后,这才捧来大红夹衣与织金唐褙子——《玉楼春》这个话本的故事背景是唐朝,所以戏服都是参考唐时仕女画做的。
织金唐褙子本身就是浅褐色的,又大量织金,看上去金碧辉煌。这件唐褙子很有初唐到盛唐的风格,属于没有袖子的那种,露出了夹衣的鲜艳到刺眼的大红。这已经足够浓墨重彩了,然而还嫌不够,秦娘姨又捧来了一条高腰间色裙。
说是间色裙,裙子的主要色调还是大红,中间夹杂的‘间色’只有一指宽,底色是金的,上面有玄色的动物纹。金色呼应了上身唐褙子的织金,玄色则是呼应了裙头。这条高腰间色裙的裙头是玄色的,宽宽绰绰,上有团花暗纹。
大红、玄色、金色,今天的红妃浓烈的有些过分了。
又穿好足衣和舞鞋,秦娘姨这才走到外间对梳头奴道:“小哥进去罢!”
梳头奴也是见多识广的,却也为红妃今日少见的妆扮惊艳:“小师娘子难得做如此艳装,如今如此,却不落流俗,只觉飒爽啊!”
这自然是讨好红妃的,但也不算说错话,高腰裙子、唐褙子,显得格外爽利,将红妃本就优越的身体比例衬得越发优越了。
红妃并不多言,只是在梳妆台前坐定,嘱咐道:“拜你拜,今日梳个半翻髻罢!”
半翻髻也是唐时,特别是初唐到盛唐之间非常常见的发髻,如今已经很少见了。但也不怕梳头奴不会,一则他是吃这碗饭的,二则半翻髻简单,略微形容一下这发髻的样式,很容易就能梳出来。
半翻髻与此时的圆髻有些像,但比之更加小巧,只要在头顶区域结一大圆髻,再将髻下一股长发向前绕盘,余发收入发髻中就可以了。这样发髻会完整露出整张脸,头长得好不好也能看出,所以如果本身有哪里不完美的,梳这个发式就有些不聪明了。而相反的是,条件足够好的话,这样简单的发式反而更能突出优点。
红妃就是如此,梳好半翻髻之后,她更显得精致美丽,又自有一种唐时女子的飒爽英姿。
当然,之所以梳这个发髻,主要还是图跳舞时方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发髻上都没装饰什么饰物,只用了一个非常小巧的金冠——金冠是用金丝弯折而成,上面有金叶、金鸟、金花等装饰物,用铜丝制成的‘弹簧’相连,走动起来就像步摇一样会颤动。
梳头奴要将这个金冠固定在发髻上,平常戴冠子,只要安上去就可以了。今天不同,红妃将要在舞台上跳舞,动作还挺大的,要是固定不好,到时候可能会甩脱。
梳头奴做好这一切之后,红妃自己给自己上妆,她这次就没有吝惜妆粉了,妆粉几乎完全盖住了她的肤色,使之如同一张白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