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度。

并非每一个人在历过那般波折后,能够不怨不艾,反而心平气和地做学问。

只是想到要面对他,脸面上仍是挂不住。

隔天便没往何家去,把湖蓝色的裙子做好了。

简简单单的八幅罗裙,只沿着裙摆绣了一整圈的水草纹,行走间仿佛碧波荡漾。

杨婵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乖巧极了。

杨妧心里柔软一片,点着她鼻尖问:“姐漂不漂亮?给小婵也做件一样的裙子好不好?”

杨婵不说话,两眼弯弯闪着光芒。

事实上,杨婵除了年幼时“哇哇”哭过之外,再没开过口,连声“娘”都不曾唤过。

杨溥请过好几次郎中,从脉相上看并无毛病,可她就是不说话。

杨妧心里颇有些愧疚。

刚意识到重生那几个月,她怕被人瞧出端倪,尽量闭口不言,而关氏整天沉浸在悲痛里,根本顾不得杨婵。

再后来,杨溥调至青州府。

赵氏打算撇开三房,只长房一家带着祖母秦氏往青州去。

关氏怒不可遏。

她带着两个稚龄女儿怎么过活?

杨溥可是当着宗族的面,口口声声答应照拂三房。

关氏跟赵氏吵,跟秦氏吵,带着杨妧到杨家宗长家里哭,足足吵闹了小半年。

全家人谁都没把杨婵放在心上。

最终赵氏退了一步。

三房跟长房之间却有了间隙。

除去公中吃穿,关氏每月月钱三两银、杨妧和杨婵则是半吊钱。

平常三房买针头线脑或者点心,绢花都是从这四两银子里出。

不能说拮据,却着实不宽裕。

也所以,这次上京,杨溥会拿出私房银子给杨妧。

假如当初,杨妧多用点心思在杨婵身上,或许就不是现在的结果。

杨婵能哭出声,说明嗓子没问题。

也能听懂别人的话,说明脑子和耳朵也没有问题。

杨妧猜想杨婵很可能是心病。

心病还需心药医,可四岁半的小孩子有心病,说出去会不会被人当成笑话?

杨妧给杨婵量着尺寸,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既然非要去京都,那她带着杨婵好了。

镇国公老夫人年高体弱,定会有太医定期上门请平安脉。

太医都是杏林高手,没准可以治好杨婵的病。

杨妧迫不及待地去了正房。

先跟秦氏禀明何夫人收义女之事,接着建议,“祖母,我想带小婵去京都看病。”

秦氏不假思索地拒绝,“胡闹,你们去京都是侍疾,带着小婵拖累人,你大伯母能照看过来?”

杨妧料到秦氏未必同意,已经想好如何劝服她,不成想秦氏张口说杨婵是拖累,那杨妧也没有必要好声气。

杨妧同样冷下脸,“小婵不是拖累,我可以照顾她……若是大伯母照看不过来,那我也不跟着添麻烦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