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妧规规矩矩地行个礼,告辞离开。
走到院子门口,下意识地停步,回头看到何文隽伫立在窗边,微风吹动他玄色衣衫,有种说不出的寂寥与落寞。
何文隽脸上浮出浅笑,抬起右手朝她挥了挥。
待她离开,何文隽笑容顿散,沉默着一瘸一拐地坐回椅子。
清娘续上茶,嘟哝道:“姑娘还没定下启程的日子,公子让她再多来几日不好?”
何文隽盯着茶盅外壁上的牧童短笛图样,“我怕后悔。” 抬头,黑眸里暗涌翻滚,“清娘,其实我是有些悔了的,你说阿妧不在,我写文章给谁看?”
“呃,”清娘被他眼中的狂热骇着,迟疑了下,才答:“公子有大才,必然有人赏识。”
何文隽喟叹一声,端起茶盅浅浅啜两口,复拿起适才杨妧抄录好的纸张看了看,“我又何需别人赏识?没心思再修改,订起来吧。”
*
炕上堆了半炕程仪。
点心茶叶等四色表礼是早先何夫人打发人送过来的,何文秀送了一支钗,何文香送了两朵绢花。
其余都是何文隽所赠。
四本医书、一套湘妃竹的紫豪笔,一盒去尘先生制作的松烟墨以及两方端砚。
再就杨妧自己挑选的六本书。
关氏端详着两方砚台赞道:“真正的好东西……之前你外祖父也有方蕉叶白,总是藏着掖着不让我们碰,最后不知落入谁家了?”
蕉叶白是杨妧平常誊抄文稿常用的那方,另一方是尚未试墨的胭脂晕。
胭脂晕艳若明霞,隐隐有紫气环绕,是不可多得的名品。
杨妧把东西收进箱笼,眼前似乎又出现静深院墨绿色的窗框。
身穿玄色衣衫的何文隽站在窗口,风姿清雅仿若魏晋时期的水墨画。
他身体虽然残缺,却有着世人难以企及的才华和高山遗雪般清贵的气度。
杨妧轻叹一声,只听门帘响动。
春喜闪身进来,兴奋得满脸通红,“太太,姑娘,京里来人了,老太太吩咐赶紧过去。”
关氏挑眉,问道:“来得什么人?”
“有个姓严的管事,两个嬷嬷,还有丫鬟、小厮十好几个……五辆马车停在门口,街坊邻居都围着看……那些嬷嬷和丫鬟个个穿金戴银,体面得很。”
关氏扫两眼杨妧,“要不要把老太太赏的簪子戴上?”
杨妧低头抻了抻衣襟,“不用,别让祖母等。”
牵了杨婵的手往正房院走。
一路遇到好几个脸生的小厮抬箱笼。
小厮穿一式灰蓝色裋褐,动作很利落,笨重的箱笼抬在手上脸不红气不喘,显然都是练过功夫的。
而那些箱笼虽然半新不旧,却都是花梨木所制,四角包着青铜云纹,古朴拙致。
处处彰显出百年世家低调的奢华。
走到正房院门口,杨妧刚要迈步进去,却有一人急急从里面出来,险些撞个正着。
那人忙往旁边让两步,低头道歉,“是我莽撞,对不住对不住。”
他身材挺拔,穿靛蓝色细棉布裋褐,腰间别着长剑,并非杨家下人。
杨妧低声回答,“不妨事。”走出去两步,下意识回头。
那人刚巧抬起头来,杨妧便是一愣。
这个人,她见过两次,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