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梅雨时节,在北疆,冰封的土地才开始解冻。
垦荒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播撒种子。
团组织准备的种子以大豆为主,不过前段时间秦蓁又去老乡那里搞了很多地瓜来。
种地瓜略微麻烦了些,不像是豆子直接撒种就行。
得先把地瓜切块育苗,然后再把这些地瓜秧苗摁到黑土地里。
相当的耗费时间和精力。
但队里人对种地瓜有着极大的热情,原因很简单——
一瓶地瓜烧能换来半桶柴油,这可比打猎合算多了。
种地瓜,酿酒,跟苏联人换东西划算的紧。
中国人酿酒的历史由来已久,地瓜烧不算是什么太好的酒,但架不住苏联人喜欢啊。
能帮垦荒队换来好东西的那就是最好的!
这边垦荒队的青年们正在往地里种秧苗呢,新一批前来垦荒的青年们沿着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来到了陀罗县。
韩书记思索再三,还是把人安排到这边。
先把这边的地种完再说,搞完了再换个地也不迟。
相较于第一批到来的青年们,第二批垦荒志愿者们面临的困难就小得多。
首先就是天气好。
北大荒的五月春回大地,不用担心忽然间来寒潮降温。
而从三月份开始,垦荒队就又开始盖新房子。
和去年冬天盖的房子不同,这次起了一排的宿舍。
木匠出身的鲁广辉出了个主意,让这宿舍有了不一样的特色——
大通间的基本布局,长长的房子四米的进深,而中间则是用木头隔开,搞成差不多十五平米的宿舍单间。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充满了一个木匠的大胆想象。
“不用担心冷暖问题,这个主要靠的是南北墙。用木头做墙也不用担心会歪倒,咱们打地基的时候会用混凝土进行浇灌,把这些木头都给固定住。反正都是单间宿舍,也不用担心隔音问题。”
他把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解释,“木头墙的好处也很多啊,钉钉子多方便,而且将来要是想要打通,这些木柴还能用来烧火呢。”
他的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倒是秦蓁皱着眉头,没有表示。
鲁广辉看着那拧着的眉忽的意识到什么,“算了,当我没说。” 网?址?F?a?b?u?y?e?????μ???ě?n?2??????5?﹒??????
怎么可能当你没说,大家对木头墙都很感兴趣啊。
鲁广辉有些无奈,“防虫问题,万一木头被虫蛀了,那就危险了。”
他说这话时盯着秦蓁看,果然秦蓁松了口气。
显然她也是在担心这个问题。
木头墙的浪漫想象到底还是执行了,但只用来建造一个小型的宿舍,两堵墙隔绝出三个小开间。
这三个小开间迎来了新的主人,分别是唐悠、卓然和秦蓁。
鲁广辉倒是想住一间,但他没得机会——
女同志优先,而且这三个还都是小组长,不时的会有小组会议,有个单独住的地方方便些。
鲁广辉想着也不要紧,反正还要再继续盖房子,到时候自己一定要拥有一间属于他的小木屋。
但这种梦想在第二批志愿者到来时又破碎了。
第二批志愿者有将近百人,一下子涌了进来,也亏得三四月份垦荒队盖了好几排宿舍,不然肯定又要去过那格外拥挤的生活。
相较于第一批青年们二十来人挤在一个屋住,新队员算是没吃多少苦。
在入住了新的宿舍后,第二批志愿者们跟随着前辈们的脚步开始了他们的垦荒生活。
整个五月份,两台耕种联合作业机跟在拖拉机后面不停地动作。
这边播种着那边在垦荒,齐头并进都不想落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